嘉德香港春拍夜场,一对清乾隆 粉青釉「千秋万代」葫芦瓶如青空破晓,以4635万港币成交价领衔全场。这不仅创下今春单色釉瓷器拍卖新高,更续写了跨越三代的收藏传奇。让我们透过这对凝聚帝王意志的绝世珍品,探寻百年间名门递藏的隐秘往事。
Lot 1101
清乾隆 粉青釉「千秋万代」葫芦瓶一对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Each, 37.5 cm high
成交价: HKD 46,350,000
这对高37.5厘米的葫芦瓶,堪称乾隆官窑的「教科书级」作品:
釉色玄机:粉青釉仿宋代龙泉窑,釉层厚处泛月白色,薄处透天青色,精准复刻《陶成纪事碑记》中“仿宋器烧成”的记载。
纹饰深意:瓶身模印“卍”字锦地纹与缠枝葫芦纹,暗合“瓜瓞绵绵,子孙万代”的帝王期许。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三十一年万寿节,景德镇曾特供“洋彩万福万寿葫芦瓶”,可见此器型的特殊地位。
工艺巅峰:采用“拱花”技法,纹饰浮雕般层叠隆起,与《清代官窑瓷器史》记载的“拱花福寿葫芦瓶”工艺如出一辙。
冷知识:乾隆对葫芦瓶的痴迷超乎想象——除了成对烧造,他还命御窑厂制作三联、五联葫芦瓶,甚至亲自修改设计图,要求“藤蔓纹需缠绕七匝,取七世同堂之意”。
这对葫芦瓶的递藏轨迹,见证了中国文物收藏的传奇历程。其最早由传奇古玩商仇焱之收藏——这位明代仇英后裔以抢救流散文物著称,曾从海外购回大量珍品。据原始档案记载,1960年代经敏求精舍创始人胡惠春(暂得楼主)力荐,其妹夫庄贵仑从仇氏手中接藏此瓶。
抗希斋主仇炎之
庄贵仑执掌香港「世德堂」,于1967、1972年两度当选顶尖收藏团体敏求精舍主席。在其守护的六十载间,此瓶仅两次公开展示:1977年作为香港艺术馆「明清一色釉瓷」特展封面器物,2005年入选敏求精舍四十五周年纪念展并出版于权威图录。庄氏更以捐赠79件明式家具予上海博物馆的义举,践行「藏珍于国」的理念。
成对乾隆葫芦瓶存世不足10对,本品首次曝光即引发争抢。
元 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2018年,北京保利
RMB 56,810,000
对比2018年北京保利拍出的元青花葫芦瓶(RMB 5681万),本品凭借“乾隆御制”光环实现价值反超。
葫芦瓶谐音“福禄”,纹饰暗含“万代”寓意,契合当代藏家对传统文化的回归需求。
清乾隆 粉青釉浮雕「子孙万代」图葫芦瓶 香港2019上半年
成交价:RMB 29,258,100
对比2019年保利香港单只拍品(HK$3422万),成对器物的“吉祥成双”概念更受追捧
三代轨迹清晰可考:仇焱之完成文物回流,胡惠春搭建收藏体系,庄贵仑实现家族传承。此瓶现存粉青釉色完好如初,其递藏历程本身已成为中国文物收藏史的实证样本。
千年窑火淬传世瑰宝,历史余韵待今人续写。藏界风云变幻,唯文明薪火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