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国际拍卖专注亚洲艺术珍品,尤精中国古代艺术品及日本茶道器具。扎根日本关西文化商业中心大阪,依托深厚古美术底蕴,每次拍卖会呈现近千件精选藏品。4月19日-4月21日,大阪国际将举行「2025年大阪国际竞売会春季首拍」,联拍在线将全程直播,并提供实时同步竞拍技术和服务支持。
大阪国际本次推出12场专题拍卖会,涵盖紫砂、瓷器、佛像、铜器、玉石、书画等多元门类。焦点专场【东瀛槌珍】精选市场瞩目之作——清 大明成化年制豆彩雞紋杯、青磁五足鼓釘水指等稀世珍品重磅亮相,藏品多为日本旧藏传承,来源清晰,兼具艺术价值与收藏意义,诚邀藏家关注。
精品先览
H:63 D:24
起拍价格:30,000 日元
金鼎商標是民國時期知名紫砂品牌,製品以優質紫砂泥手工製作,結合傳統與創新。其紫砂壺設計簡潔雅致,透氣性好,適合功夫茶,深受茶藝愛好者和收藏家喜愛,具有較高的藝術和實用價值。
H:32.3 D:19 附盒,木底座
起拍价格:50,000 日元
H:21.8 D:12 附木箱
起拍价格:120,000 日元
天目釉茶入
H:6 D:7 附木箱,蓋子
起拍价格:200,000 日元
此品爲宋時期柳鬥紋特徵天目釉茶入,壺身呈圓潤飽滿的球形設計, 底部穩固,宛如擂座般端莊大氣, 整體比例和諧,透露出古人對於器 物美學的極緻追求。壺身以深棕色釉麵爲主,釉色溫潤如古木,表麵 施以細膩的柳鬥紋(垂直條紋),紋理清晰而規整,宛若自然界的竹節或柳條,展現出古樸而典雅的東方韻味。但相較於宋代其他品類的天目柳鬥紋罐,此品罐口略小,與大德寺龍光院所藏的唐物丸壺茶入(宗及 丸壺)在器型上卻極爲相似。從收 藏角度看來是一件及其罕見的器物。
清早期 銅臺幾式爐
H:9.3 L:16.5 W:9.5 附木箱,木底座
起拍价格:200,000 日元
此爐器形狀似颱幾案,平口,方足,不施金彩。 器外底有減地陽文2 行6字楷書“大明宣統 年製”寄託款,爐附木座。據《宣德彝器圖譜》 所載,當年的宣統颱幾爐是仿照宋定窯瓷器 款式鑄造的,故本品也非臆造而有所本。
H:30 D:15 附木箱
起拍价格:300,000 日元
此品爲宋代定窯青白瓷長頸壺, 整體造型簡潔,頸部修長,肩部過 渡自然,腹部渾圓,底部較小,符合宋代瓷器對線條流暢與比例均衡的追求。唇口略微外撇,器形與同時期北方窯口的部分産品存在共通之處,通體施青白釉,釉色泛淡青或青中透白釉麵均勻,略有垂釉痕跡,部分區域可見細小氣泡及窯斑。本品造型與已知北宋定窯繫白釉膽瓶較爲接近,可資參照售於佳士得 2017 年11月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場中,編號 2987。
H:30 L:12 W:10
起拍价格:300,000 日元
龍門石窟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493 年)前開鑿,本品雖有殘缺, 但符合“秀骨清像”“褒衣博帶”這一中原地區漢民族審美和文化。本品造型與之相似北魏龍門石窟佛首(北魏 石雕菩薩頭像),現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編號 18.56.40。
H:24.5 D:21 附木箱
起拍价格:500,000 日元
此件商代方格乳釘夔鳳紋鼎,呈典型商代晚期 風格,屬殷墟四期器物。鼎具厚唇口,對稱立耳, 口沿下束短頸,腹部圓鼓且略微下收,底接三 柱足。 鼎腹設計繁複,以夔鳳紋和方格乳釘紋爲主要 裝飾,運用三層花技法。紋樣橫向由六個扉稜 分隔,縱向分爲上下兩部分。上部紋飾以對稱 排列的夔龍紋和鳳紋爲主,細膩描繪出神話生 物的姿態。夔龍紋彎角向後,根部粗壯,尖部上曲, 鳳紋則凸顯其優雅與華麗。下部紋飾以獸麵紋 爲主,三條扉稜作爲鼻基線,獸麵雙目凸出,輪 廓完整,內部以陰線刻畫瞳孔、耳朵、口部等細節, 顯得猙獰威嚴。整個鼎表紋飾之外皆以細密的 雲雷紋填充,形成多層次的浮雕效果,使器物 更顯莊重與神秘。 除此之外,鼎的中部一週陰線呈現出倒三角形 的蟬紋,這種蟬紋無羽翅,爲商末週初常見的 輔助圖案,象徵著生命力與再生。且內壁刻有 類似父乙銘文,於奈良博物館藏相似物件銘文 相同,乃一主之器,可作參照。
H:9 L:12 W:8 附木箱,木蓋
起拍价格:300,000 日元
此件成化青磁爵在形製上深得商週青銅禮器精髓,長流曲口與龍耳鋬 手構成經典爵式架構,流口曲線勁挺如刀裁,龍耳鋬手採用露胎工藝 並施以鎏金。腹壁作卵形隆廓,外壁以模印技法呈現錦地紋及纏枝花 卉紋飾,紋樣單元採用二方連續骨式排列,陽文線條凸起處釉色瑩潤, 凹陷地子積釉呈色濃翠,展現成窯特有的「奼紫」呈色特徵。 三足設計突破青銅爵錐形素足範式,獨創象生瓷塑承托繫統:前足以黃蜂振翅狀支架構成力學支點,兩側分塑靈猴捧壽、瑞鹿銜芝造型。蜂 (封)、猴(侯)、鹿(祿)通過諧音構成「封侯爵祿」的仕途祈願體繫, 此等複合意象組合既承襲商週「鑄鼎象物」的紋飾象徵傳統。值得注意 的是,鹿首造型採用減地剔刻工藝突出犄角立體感,猴目則以青花點染瞳仁,細節處理暗合成化禦窯「粗大明中見精微」的審美特質。
而底款「成化年龍泉造」六字雙行楷,這一特殊款識代表了龍泉窯的轉折。1464 年,剛即位的成化皇帝便頒佈一道聖旨:“江西饒州府、浙江處州府,見差內官在彼燒造瓷器,詔書到日,除已燒造完者照數起解,未完者悉皆停止。差委官員即便回京,違者罪之。”從此之後龍泉窯便日漸式微。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此款極有可能爲成華早 年燒造龍泉巔峰之瓷。
此品造型一緻之“封侯爵祿”爵盃雖自 1960 年來,幾十年間頻頻出現於佳士得及蘇富比或藏於颱北故宮博物館,但最早此品的記載卻是來源於東京美術俱樂部 1921 年出版的《尾州徳川家禦蔵品入劄》中。而經過多方求証以及細節對比,無論是圖像中的動物底座縫隙 外形抑或是龍耳鋬手鎏金處的磨損痕跡,皆能與書中的細節一一對上。由此我們可以認定, 此品即爲徳川家傳承之物,並且流傳有序,是龍泉窯走向衰敗前的巔峰之作!
300g H:14 L:43 W:16 附展盒,證書
起拍价格:100,000 日元
H:14 L:19 W:13 附木箱
起拍价格:300,000 日元
明末紫砂陶藝大師陳用卿以獨特的藝術創新在紫砂史上留下深刻印 記。最具突破性的貢獻在於開創了紫砂壺身題刻的先河。在明代紫砂 壺普遍素麵無飾、僅於壺底落款的背景下,他率先運用章草書體進行 壺身鐫刻,刀法淩厲灑脫,銘文佈局呈斜倚之勢,形成“落墨拙而用刀 工”的獨特美學。其代表作美人肩壺將柔美曲線與剛勁刻款巧妙融合, 署款仿效鍾繇帖意,既保留書法意韻又兼具金石趣味,這種“字依壺傳” 的藝術語言成爲明清紫砂裝飾的重要範式。 刻文“吟風弄月”出自《宋史.捲四二七.道學傳一.週敦頤傳》:「自再 見週茂叔後,吟風弄月以歸,有『吾與點也』之意。」元.張養浩〈普天 樂.看了些榮枯〉曲:「遊山玩水,吟風弄月,其樂無涯。」後亦用以譏諷詩人吟詠不切實際,內容浮濫空虛。而本壺鐫刻的丁醜年,以六十年一個甲子爲依據可知此壺爲崇禎(1637 年),而陳用卿大師有衆多精美 作品皆爲丁醜年款,由此可以推測,年齡大約 40 的陳用卿正處於他的 人生技藝巔峰。
H:3.8 D:8.2 附木箱,木底座
起拍价格:1,000,000 日元
雞缸杯因造型似缸、外壁繪飾雞紋而得名,曆來以明成化時期所燒造 者最爲推崇。然而,因其胎質精良、工藝精湛,且價值不菲,後世仿製者 層出不窮。本品即爲清康熙時期摹仿成化鬥彩雞缸杯的佳作。此杯敞 口,弧腹,臥足,胎質細膩,器體輕盈。通體施以白釉,釉色溫潤如玉, 瑩潤甜美。
底部書青花“大明成化年制”楷書寄託款,以示敬仰成化瓷藝。外壁繪有雄雞、雌雞率領雛雞覓食的生動畫面,共兩組,並以湖石、 蘭草相隔。其中一組,雄雞昂首挺胸,頸部微伸,似振翅高啼,氣宇軒昂。 其雞冠紅豔如朝霞,尤爲矚目;全身主色以黃彩填飾,尾羽則以墨彩點 染,色彩明麗動人。尤爲別致者,翅羽以紅色勾勒輪廓,黃色填染其中, 設色巧妙,匠心獨運。雌雞形態恭順,俯首啄食,與雄雞相映成趣。三只小雞以青花勾勒輪廓,內施黃彩,筆觸簡練,生動傳神。它們圍繞雌 雞嬉戲追逐,振翅奔躍,形態各異,天真活潑。 另一組畫面中,雄雞引頸回首,目光深遠,姿態端莊優雅。雌雞仍專注 啄食,而小雞活潑躍動,生機盎然。湖石以深色青花勾勒外形及結構, 內部則以淺色青花暈染,層次分明。深沈厚重的湖石,與清新俊秀的蘭 草、花葉交相輝映,不僅起到分隔畫面之作用,更烘托出主紋所展現的 生動場景。
鬥彩,亦稱“逗彩”,工藝流程精妙獨特:先於胎體上以鈷料繪制部分花紋或輪廓,經施釉高溫 燒制成瓷後,再於釉上以多彩描繪完整畫面,最後經 700 ~ 800℃低溫烘燒,使彩料牢固呈現。 其工藝肇始於宣德,至成化一朝臻於巔峰。成化鬥彩器物造型秀雅,釉質瑩潤,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繪相輔相成,色調柔和淡雅,紋飾高貴典雅,尤以子母雞紋最具代表性,相傳多出自宮廷禦用畫師之手,筆法精絕。 自晚明以來,成化官窯聲譽日隆,甚至超越宣德,而鬥彩雞缸杯更成爲珍稀之物,價值連城。明萬曆《神宗實錄》記載:“神宗尚食,禦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至清康熙時期,成化鬥彩雞缸杯尤受珍視,文人墨客爭相頌揚。程哲《蓉槎蠡說》、劉廷幾《在園雜記》、孫承澤《硯 山齋雜記》、高士奇《高江村集》等均有記載,高士奇更特作《成窯雞缸歌》以詠之。受此風氣影響, 景德鎮禦窯廠在督窯官郎廷極的主持下,燒造出一批仿成化鬥彩雞缸杯,世稱“郎窯雞缸杯”, 時譽極高。劉廷幾曾評價:“瓷器之在國朝,洵足淩駕成、宣。”北京故宮博物院現藏有此類珍品, 可資借鑒。 成化時期的雞缸杯,以及康、雍兩朝的仿品,多爲 8.2 釐米左右,本品則較之更爲小巧精緻。方寸之間,工筆細膩,設色雅致,既承襲成化風韻,又流露出康熙一代複古追慕之情,堪稱清代仿 古鬥彩器中的上乘之作。
H:10 D:15.7 附木箱
起拍价格:800,000 日
五足水指乃宋代宮廷專屬器型,五足設計(如五釘、五如意足)可能暗含 “五行”“五方”等傳統宇宙觀,與宋代皇室對禮制與象徵意義的重視密 切相關。另外代對水指造型非常注重,宋代五大名窯都燒造水指,但宋代瓷器水指器型比較單一,往往常見的造型只有三足。 雖然後世例如明清時期有較多的五足水指器型物件燒造出爐,但其價值以及稀缺性遠不及宋朝時期皇室定燒五足水指。
而鼓釘水指的由來則是傳說源於徽宗一夢,徽宗曾夢到自己手持大筆,在鈞瓷洗裏一蘸,又在一 面大鼓上一揮,頓時鼓面上出現清雅秀麗、剛勁灑脫的字體。這鼓用三只如意支撐,鼓面大,沒有鼓腰,形狀像是攔腰鋸開的半截鼓。徽宗醒來 後把夢說給衆臣,大晟府提舉周邦彥精通音律,很得徽宗的喜愛。他爲徽宗圓夢說:“皇上夢中用的筆洗是鈞瓷寶洗,鼓上膏筆。這正是取鼓中的靈氣,收音樂中的韻律,融在洗中。那鼓如意相托,定能心想事成。只要讓陽翟(今禹州)燒制這樣的器物,皇上用了,定能寫出漂亮的字體來。” 徽宗聽了大喜,忙命陽翟官員監造這樣的筆洗。監窯官領旨後,讓陽翟官窯最拔尖的窯匠趕制。窯工們費盡心血,終於燒制出一件精美的筆洗:下面三只如意足、上下沿兒各有一圈鼓釘,洗裏不添水,看著總是水汪汪的。 這鈞瓷筆洗送到宮裏後,徽宗用時膏筆不用添水,並且每次用都能聽到 輕輕的鼓聲,寫出的字自成一體(就是後來的“瘦金體”)。徽宗隨即下旨定鼓釘洗爲國寶,並禦書“鈞官窯鼓釘神洗”幾個大字。這就是鼓釘洗的來曆。 而在鼓釘洗中,五足鼓釘洗屬於尤爲罕見的器型之一。
目前根據資料可知, 有且僅有上海博物館館藏的一件哥窯五足洗,製作極爲精美 , 是一件稀 世珍品。 此品青磁五足鼓釘水指,與上海博物館館藏的哥窯五足洗在器型上並 無一二,除此之外五足飾以雲紋,水指外壁有些許暗刻紋路,而暗刻紋 路較淡有一種若隱若現之感,襯托以龍泉淡雅的顔色,有一種不可言狀 之美。在水指內壁,有一種未開片汝窯天青釉水指的質感,在底部平如 湖面的釉上,仿佛正在演繹“雨過天青色”這一景色一切順應自然,樸實而綺麗,應合中國文人之德。宋人賞瓷,評其器形、釉料、色澤、觸感, 彷彿早已預言簡約主義的到臨,不論是風格或技術,至今仍是藝人工 匠們的靈感泉源。
H:5 D:34 附木箱
起拍价格:500,000 日元
此品爲正圓形,內外均雕如意雲紋,堆漆甚厚,晶 瑩照人。缽內以如意雲紋爲主體,紋飾自盤心向外呈中心對稱佈局,雲頭層疊迴旋,線條疏密有致, 既保留唐代卷草紋的流動韻律,又融入宋元文人審美中“靜中寓動”的平衡感。而缽內雕有24朵如意雲紋,象徵著家門餘慶的金錢豐盈,有著吉利之意。 此外,底款銘“汝南弟恭”,也暗藏著許多秘辛。汝南氏源自周平王 少子姬烈,其十八世孫周邕於秦滅周後以故國名爲姓,成爲汝南周氏開基始祖。西漢初年,周邕之孫周仁受封汝墳侯,家族遷居安城(今河南汝南),開啓世族根基。周仁育有十子,其中五世孫周燕任漢決曹掾,其五子皆官至刺史、太守,形成 " 五 龍分居,儒學傳家 " 的家族格局。而後從宋代開始出現大規模擴散:一支遷湖南衍生道州周敦頤家族,另一支經江 西向閩粵延伸,最終形成 “汝南周氏遍天下 ”的分佈格 局。雖主體離開祖地,但通過《汝南堂》族譜維系宗族認同,至今海內外後裔仍以 "汝南" 爲郡望標志。再者“弟恭” 代表族中弟弟對哥哥的尊敬之意。並在周氏族譜(汝南 堂)中祖傅家約一條寫到尊祖敬宗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強莫欺弱眾母暴寡富勿欺貧。由此也可見到“弟恭”是汝南世族嚴格要求的品質。 另外在《全唐文 / 卷 0996》汝南周君墓誌銘中“敢忘兄友, 銘誌弟恭。固請長詞,用彰後紀者焉”又一次提及弟恭一 次,由此可見弟恭在汝南世族中顯得尤爲重要。汝南弟恭 一詞在此處意味著是族中弟弟給哥哥的贈禮,而此品又極爲不凡,象徵無論是哥哥還是弟弟都是當時的達官顯貴,再加上汝南世族的背景因素,更顯得此品是一件流傳有序,出自名門望族的曠世珍寶。
H:7 D:6 附木箱,蓋
起拍价格:50,000 日元
洪塘窯屬於唐代地方窯之一,其陶瓷器具質地堅實、釉色獨特,以黃、紅、褐等色釉為主要特色。由於洪塘窯的器物數量稀少且歷史久遠,存世品相較為罕見。而此件唐物茶入造型古樸典雅,器身輪廓簡練而不失韻味。整體色調為深褐色,釉色溫潤且均勻,表面呈現出細膩的釉感,釉層略顯渾厚,光澤柔和。器物表面沒有過多裝飾,體現出洪塘窯“質樸”與“簡約”的風格。
H:16.5 D:11.5 附木箱,木底座,木蓋
起拍价格:80,000 日元
此爐取法西周中期青銅鼎之形制,為明代精銅鑄造的仿古佳器。整體造型端莊穩重,口沿外撇,頸部微收,腹部渾圓微垂,承於三柱形獸足之上,氣勢沉穩。口沿兩側設沖天耳,利於提攜,與鼎形制一脈相承。 爐身通體飾雲雷紋為地,其上浮雕饕餮紋,紋飾立體深峻,兇猛威嚴。三獸足與饕餮紋裝飾相互呼應,獸首雙目圓睜,鼻樑高挺,口銜柱狀足,鑄造工藝精湛,盡顯恢宏氣象。 此爐不僅繼承了商周青銅禮器的典雅規制,更融入元代獨特的美學風格。通體包漿古樸醇厚,呈現黑漆古色,歲月沉積之韻猶存,堪為文房雅賞之珍器,亦可見明代仿古銅器鑄造藝術之高妙。
H:25.5 L:12 W:6.5 附盒,紅木底座
起拍价格:80,000 日元
L:73.5 W:52.5 附盒,出版書
起拍价格:50,000 日元
吳冠中(1919-2010) 生於江蘇省宜興縣。畢業於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築系、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91年接受“法國文藝最高勳位”,1992年大英博物館首次破例舉辦“吳冠中-20世紀的中國畫家”畫展。
L:138 W53
起拍价格:80,000 日元
L:133 W:67
起拍价格:50,000 日元
「歲朝」即新歲伊始,元日之晨;「清供」則取清雅高潔之物,如花卉、果蔬,以供奉寓意祥瑞。此風雅之俗,傳說源自佛前供花果的儀式,原本無固定時日,然因歲首之際正宜祈福迎祥,遂逐漸成為新年時頗具意趣的雅玩之舉。其流傳可溯至宋元,至明清益發興盛,乃士人文雅之標誌,亦為歲朝賞玩之佳事。 文人雅士於此風尚之上,更添筆墨寄意,遂有「歲朝清供圖」之繪事。畫家於新歲首日,縱筆寫意,取時令芳卉、珍果嘉蔬,或添奇石雅器,組構成幅,掛於廳堂,以寄祝頌。其選材不拘時序,凡冬日臘梅,或夏秋奇卉,如南天竺,皆可入畫。寓意吉祥之果,如佛手、金桔,亦為畫中常客,綜合錯落,互為映襯,寓福納瑞,寄雅興於丹青之間。 清中期以降,帝王尤嗜此道,歲朝清供之風遂廣傳宮廷,並蔚為民間時尚,畫壇名家亦多有傳世佳作。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之吳昌碩《歲朝清供圖》即為翹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