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夜,日本大阪上氏拍卖行内,一卷标注"黄庭坚(款)"的书法正被轻描淡写挂上2万元起拍价。
戏剧性转折在下一秒爆发:电话竞拍声此起彼伏,数字迅速冲破亿元大关。最终,这件"真伪存疑"的黄庭坚(款)草书《释典卷》以59.9亿日元(约2.88亿人民币)成交,超估价万倍,成为2024年唯一一件过亿的中国书画作品!究竟是资本炒作还是绝世珍宝?这场拍卖为何令整个艺术圈瞠目结舌?
百年沉寂:从总统书斋到东瀛秘藏
1923年8月,退隐天津的“文治总统”徐世昌,迎来平生至宝——十弟徐世璋携来一卷黄庭坚草书《楞严经》。此卷落款元祐九年(1094),千字狂草如疾风骤雨,徐霖篆书“涪翁真迹”凛然卷首,更有虞集、宋濂、祝允明等元明七家题跋环伺。徐世昌连观两日,在日记中详录:“晨起即赏卷,至夜与五弟、十弟同观,真神品也!”9月8日,他经北京德宝斋豪掷6200银元购藏,与《顾文彬日记》中“黄山谷绢本卷”记载暗合。
《徐世昌日记 第3册》P176
《徐世昌日记 第3册》P177
此后百年,这卷被项元汴钤盖58枚鉴藏印、称为“山谷唯一绢本真迹”的墨宝悄然消失。直至2024年,它惊现日本关东老宅——断裂绢帛上的“墨林山人”印与徐世昌“海内不易得”批注,跨越百年完成闭环。4月大阪拍卖场,这件徐世昌旧藏终以「黄庭坚草书释典卷」之名重归世人视野,千载笔墨风云再起。
Lot 703
黄庭坚(款)(1045-1105) 草书释典卷
水墨绢本 手卷
内:50.0×1046.0cm约47.2平尺
后跋:50.0×320.0cm约14.0平尺
引首:50.0×112.0cm约5.1平尺
JPY:500,000-1,000,000
RMB:24,000-47,900
成交价:
真伪博弈
尽管拍卖行标注“款”字暗示真伪存疑,但拍品的流传脉络提供了关键佐证:
金代完颜璟、南宋贾似道、元代赵孟頫、明代项元汴、清代梁清标、民国徐世昌等经手。
此卷黄庭坚《释典卷》,又名《楞严经》《清公颂》,其大致流传顺序,依据时间,应为完颜璟(1168-1208)、贾似道(1213-1275)、吴全节(1269-1346)、汪宗道(约成化正德年间)、项元汴(1525-1590)、梁清标(1620-1691)、董麟(1830-1881)、徐世昌(1855-1939)等递藏。
虞集称其“得张旭笔意”,祝允明赞为“神品”,沈周对比黄庭坚其他真迹剖析风格演变。
题跋者则为虞集(1272-1348)、宋濂(1310-1381)、徐霖(1462-1538)、祝允明(1461-1527)、谢承举(1461-1524)、沈周(1427-1509)、项元汴(1525-1590,跋今已不存)、翁斌孙(1860-1922)。
明代《续书画题跋记》、著录:(清)吴其贞《书画记》等12部典籍明确著录。
著录:(明)郁逢庆《续书画题跋记》卷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著录:(清)吴其贞《书画记》
著录:
1.(明)郁逢庆《续书画题跋记》卷六。
2.(明)汪砢玉《珊瑚网》卷五。
3.(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一。
4.(清)倪涛《六艺之一录》卷三百四十三。
5.(清)孙岳颁《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七十七。
6.王云五《万有文库 第二集七百种 393 珊瑚网 录书 2》P106-107,民国商务印书馆印本。
7.丁福保《四部总录艺术编 书画、法帖、版画册 第3册》,P302,1984年。
8.张钧衡《适园丛书145》,P8-11,1986年。
9.(清)安歧《墨缘汇观 点校本》P165,1994年。
10.祝允明《祝允明墨迹大观》,P289,1996年。
11.(清)吴其贞《书画记》,P127,2000年。
12.徐世昌《徐世昌日记 第3册》,P176-177,2018年。
13.《董寿平传(增订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
质疑点:元祐九年(1094)黄庭坚尚未师法怀素,书风与晚年差异存疑;部分题跋与史实需考证;
佐证点:徐霖引首、项元汴鉴藏印、徐世昌日记构成三重证据链;绢本材质与宋元工艺吻合;
市场逻辑:顶级藏家"宁信其有"的心态,赌的是未来学术平反的升值空间。超高估价差背后暗藏真伪博弈,也需警惕"故事营销"陷阱。
从徐世昌书斋到日本拍场,这卷《释典卷》的百年漂泊,见证着中国艺术的永恒魅力。当3亿槌声落定,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资本游戏,更是中华文明穿越时空的震撼共鸣。或许正如沈周题跋所言:"山谷笔墨,非常人所能窥。得见此卷者,皆三生佛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