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国际拍卖始终深耕东瀛遗珍,依托关西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收藏传统,专注呈现亚洲古代艺术精品。2025年10月19日-10月20日,大阪国际将隆重推出「秋季古美術品競売会」,连拍臻将全程直播,并提供实时同步竞拍技术和服务支持。
本次拍卖荟萃9大专场、735件生货精品,涵盖中国古陶瓷、铜器、佛像、文房杂项等众多门类。
●明初期赤绘人物故事壶:造型端庄,绘工精湛,与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赤绘百子図壶风格相类;
●明铜鎏金龙女立像:体量恢宏,金水饱满,尽显明代宫廷造像气象;
●牛钮梨皮紫泥大急须:壶体饱满,泥料珍贵,壶钮以卧牛为饰,工艺精湛,附有百年前日本美术俱乐部出版著录;
●宋磁州窑"拜庙祈梦"张家造陶枕:题材罕见,款识清晰,极具宋代民俗研究价值。
多数拍品附日本旧藏木箱、出版著录,来源清晰,品相上乘,实为收藏良机。诚邀您共同聚焦本次盛会,探寻艺术之美,收藏不朽传奇!
精品先览
Lot 139
牛钮梨皮紫泥大急须
H:14 W:32
附出版资料
起拍价格:100,000 日元
此壶形体硕大,气势恢宏,紫泥间杂段砂颗粒,色泽斑斓沉着,宛若繁星漫天。壶钮塑作卧牛,屈足向天,神态生动。壶嘴与壶把别具匠心,截面呈心形开口,壶身通体以明针修饰,工艺精绝,尽显明末紫砂匠人高超技艺。 本壶与《宜兴紫砂词典》彩图页所载同类器物相类,然工艺造型更为精到,尤显不凡。附百年前日本美术俱乐部图录出版资料,可为重要参考。来源显赫,诚为明末紫砂中之逸品。
Lot 215
明 白玉剑饰一组4点
尺寸不一 附木箱
起拍价格:30,000 日元
本套明代白玉剑饰玉质洁白温润,材质细腻,品相上乘。整体构件齐全,包括剑首、剑格、剑璏与剑珌,造型规整,保存完好。 “剑首”呈圆饼形,饰以谷纹与旋转勾连云纹,寓意云气流转,颇具道家鸿蒙之意;“剑格”中部高脊凸起,饰以兽面纹,双翼舒展,威仪庄重;“剑璏”一端为兽面纹饰,另一端螭纹蜿蜒,刀工洗练;“剑珌”以兽面为主,两侧辅以勾连纹饰,形制古拙,气势沉稳。通体纹饰简洁洗练,未施繁复镂空工艺,更显质朴大方,尽显明代玉器的端庄典雅。
中国古代玉具佩剑,以玉为饰,多为地位显赫的贵族所用。考古资料显示,玉剑饰的组合形式自西周时期已现雏形,至战国晚期逐渐定型,汉代时更达鼎盛。其后历代延续,至明清仍有传承。广州南越王墓亦出土有多件精美玉剑饰,可资参照(见《南越王墓玉器》)。本件白玉剑饰在完整性与材质方面均属上乘,代表了明代玉剑饰器的典型风貌。
Lot 232
吴垕盦作 田黄杏林春燕方章
123g H:6 L:4 W:2.5 附盒
侧款:吴垕盦作于杭州
起拍价格:30,000 日元
吴朴堂,原名朴,字厚庵(垕盦),浙江绍兴人。少年即居杭州,篆刻才华早露。十九岁为阮性山治印,名声渐起,丁辅之、叶品三、陈叔通等前辈均激赏有加。民国三十五年(1946),经王福厂推荐,出任南京总统府印铸局技正,主持宫印篆稿,其中“总统之印”等皆出其手,足见其声望与功力。翌年以二十五岁之龄加入西泠印社,成为社内最年轻的社员之一。 建国后,受陈叔通荐入上海博物馆工作,潜心金石文物与学术研究。其印风纯出传统,秀雅整饬,尤以小玺用功最深。历时两年辑成《小玺汇存》四卷,摹刻精到,气韵生动,几可乱真,印坛咸推为难得之学术成果。 吴朴堂一生虽早逝,但在印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篆刻作品不独承继传统之神韵,更有学者治印的谨严与精雅,堪称近现代印坛名家。
Lot 331
彩绘逐鸭图壁画
99.5×69 附木框
起拍价格:30,000 日元
本幅壁画描绘一女子与白鸭嬉戏的场景,画面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女子头梳椎髻,发髻两侧垂发遮耳,面庞丰腴,柳眉细眼,朱唇微启,尽显盛唐审美特征。其身着淡青色圆领窄袖襦衫,袖下隐现半臂之线条,下系高腰条纹长裙。女子身体前倾,右手提裙,左臂高举挥袖,正驱赶面前的一只白鸭。鸭子振翅昂首,双目圆睁,鸣叫回应,人与禽鸟互动紧张而生动,构图巧妙,极具动感。 此类题材在唐代壁画中极为少见,以往著名者如昭陵李震墓第四过洞东壁的“逐鸭图”,堪称同类画面的经典范例。唐墓壁画多表现宴饮、狩猎、出行等程式化题材,而“逐鸭”场景则以日常生活入画,体现了盛唐社会的审美趣味与艺术创新。本品用笔粗放有力,设色简练传神,不仅保存了唐代人物服饰与生活场景的珍贵信息,更具极高艺术与历史价值。
Lot 345
磁州窑“拜庙祈梦”张家造陶枕
H:13.5 L:31.5 W:16 附木箱
起拍价格:100,000 日元
本品为宋代磁州窑烧造之陶枕,通体白地黑彩装饰,主题绘制“拜庙祈梦”图景:一位身着官服的士人,肃然焚香叩拜,庙宇浮现于祥云之间,构图简洁而意境深远,蕴含求梦问神、福佑平安的文化寓意。此题材在宋金时期民间流传广泛,反映出彼时人们对宗教信仰与吉祥祈福的精神寄托。 枕底明书“张家造”款识,字体端庄,工整有力。宋代“张家造”系磁州窑系最为著名的民间窑口之一,因工艺精湛、题材丰富而备受青睐。其产品自宋兴起,延续至金、元乃至明代,横跨数百年,影响深远,被誉为瓷器史上的“老字号”。凡署“张家造”款者,皆为佳作,代表当时最高水准。
据文献与出土资料可知,“张家造”枕作不仅制作精良,且在国内外重要博物馆多有收藏,体现了其在历史上的广泛影响力与口碑。本件以稀见的“拜庙祈梦”题材,加之清晰可辨的“张家造”落款,实属难得一见之宋代磁州窑精品。 与本品相似一例磁州窑白地黑花山水村野图长方形枕藏于大阪市立美术馆,整体器型以及花卉纹及其类似,可认为同一时期烧造。
Lot 428
明 黑漆嵌螺钿人物故事长方盒
H:7.5 L:28.2 W:22.8 附木箱
起拍价格:80,000 日元
经查证2020年8月古龍会曾售一块 明早期 黒漆嵌螺鈿楼閣人物紋盤 Lot 211 于本品画片一致,因此可认定曾为一主之器。
Lot 531
明 赤绘诗文莲花纹水指
H:6 D:5.5 附木箱
起拍价格:30,000 日元
漆盖 诗文出自于宋代诗人杜衍《雨中荷花》:翠盖佳人临水立, 檀粉不匀香汗湿。 一阵风来碧浪翻, 珍珠零落难收拾。
Lot 554
明 古染附铁线描独角兽香薰
H:11.5 L:15 W:10 附木箱
起拍价格:100,000 日元
本品为明代铁线描甪端香薰,盖作随形透雕「卐」字纹,可置香料,通气散香,兼具实用与观赏价值。胎质致密,造型挺拔,气度不凡。 与本品极其相似一例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编号79.2.1006a, b,青花发色以及器型完全一致,可认定为同一批次烧造。
Lot 555
明初期 赤绘人物故事壶
H:29.5 D:30 附双木箱
起拍价格:200,000 日元
与本品相似一例赤绘百子図壺藏于東京国立博物館,编号TG-2184,器型以及画片风格较为一致,可认定为同一时期烧造。
Lot 556
清康熙 青花人物故事水指
H:16 D:18.3 附木箱 漆盖
起拍价格:200,000 日元
Lot 603
明 铜鎏金龙女立像
H:106 W:40
起拍价格:150,000 日元
此尊铜鎏金龙女立像,高106厘米,体量宏大,铜胎厚重,鎏金厚实,光泽温润沉稳,气度庄严华美。龙女面庞圆润丰腴,眉目舒朗,双唇微抿,流露温婉而矜持的神态,既显观音侍从的恭敬,又兼具菩萨成就者的慈悲大气。头梳双髻,饰云状冠饰,身着宽袖长袍与高腰长裙,胸前佩戴项圈与璎珞,衣饰细部繁复精致,衣纹转折流畅,富于韵律美。双手奉盘承宝,立于仰覆莲台之上,姿态端庄,仪态从容。
龙女为《法华经》中有名人物,传为娑竭罗龙王之女,年仅八岁便智慧通达,于法华会上当众示现成佛,后随文殊菩萨参礼南海观音,并与善财童子同为观音左右胁侍。善财与龙女,性别一男一女,寓意众生平等;一渐修一顿悟,象征佛教修学两大路径。此尊立像所表现的正是“龙女献宝,顿成正觉”的经典场景。 本像比例硕大,工艺精湛,衣纹与帛带的处理尤为生动,展现出明代造像追求写意与华丽并重的艺术风格。其整体风格与已知崇祯十四年(1641年)“御用监恭造”的龙女、善财及韦陀等大型造像相近,极可能同属宫廷敕造体系,映射明末帝室在风雨飘摇之际仍以佛教信仰寄托祈愿的历史背景。
Lot 604
王朝金器6点
尺寸不一 框L:53 W:41.5 附框
起拍价格:50,000 日元
与左下极其类似一例壁形金箔修复件藏于宜昌博物馆,出土于湖北春秋末期,其制式相似,可认定为同一时代器物。
Lot 637
獣形古铜坐像
H:19.5 D:14.5 附木箱
起拍价格:80,000 日元
这件唐代獣形古铜坐像,造型威猛,工艺精湛,集多种神兽如狻猊,狻猊,天狗特征于一身,彰显了唐代铜铸艺术的非凡成就。由于其独特的造型,并不能觅得相似之古铜像,尤为珍稀。 而兽体形健硕,肌肉线条分明,充满力量感。其头部造型接近犬科动物,双耳高耸,神情警觉而威严,展现出强大的守护力量。尤为独特的是,其颈部与背部覆盖着密集而卷曲的鬃毛,此种螺发式样与唐代石狮造型相承,极具时代特色。此外,瑞兽背部中间的一排脊骨,更添龙的神性,强化了其作为镇宅神兽的崇高地位。 该坐像并非某一单一神兽的具象化,而是唐代匠人融合了狻猊,狻猊,天狗等多种瑞兽的精髓而创作。它既承载了犬的忠诚与警惕,又兼具狮的威猛与龙的祥瑞,象征着驱邪避凶、镇宅纳福。其表面经岁月沉淀,形成自然包浆与斑驳铜绿,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也赋予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Lot 646
正德年制 古铜阿拉伯文耳附香炉
H:12.5 W:20
起拍价格:100,000 日元
明代铜炉,谈及收藏,世人多推宣德炉。然而正德炉往往因流传稀少而被忽视,实则其制作工艺、审美意趣、铜质色泽均不减于宣炉,堪称一时之绝。正德炉师承宣德,精工巨制,器形大气,铜质精炼,炉色明丽古雅,古人赞其“铜色若金,皮光若玉”,此炉即为其中佳制。 此件正德年制古铜阿拉伯文耳附香炉,通体以精炼黄铜铸就,入手沉坠,局部露铜,映之若金。整器皮色深沉醇厚,枣红与栗壳色相映成趣,包浆温润静穆,盈透出历经数百年的雅致古意。 炉体造型简约而端庄,口沿平齐,腹身周正,双开光布局匀称,内饰鱼子锦地,上镌阿拉伯文祈福经句,线条流畅婉转,文意庄严肃穆,兼具装饰与宗教意义。尤为难得者,在腹侧配双耳,细腻工整,极为少见。耳附之设,不仅增强器物整体之气度,亦隐含护佑祥瑞之意,尤显尊贵。 炉底正中开方框,署“正德年制”四字篆书款,笔划深峻劲健,铸后精修,结体端庄中正,尽显皇家御制之风范。三足敦厚有力,无饰而胜饰,承托全器之沉雄。 整体观之,铜质精良,造型隽雅,皮色凝润,款识谨严,装饰富有宗教特色,尤以双耳祥云纹为稀见之制,实为明正德阿拉伯文炉中之罕至上品,堪供鉴赏、陈设与研究。
Lot 647
15世纪 索南坚赞铜鎏金嵌松石无量寿佛
H:13.5
起拍价格:100,000 日元
此尊无量寿佛像通高13.5厘米,体量较为小巧,乃个人供养或随身奉持之用。造像结跏趺坐于双层覆莲台上,双手于腹前捧长生宝瓶,法相慈祥安宁。面庞宽厚,眉目低垂,嘴角微含笑意,气韵沉静,传达出无量寿佛超然与安详的特质。头顶高髻,宝冠华美,双耳垂环,颈胸佩饰璎珞,衣缘錾刻卷草及云纹,工艺细腻。 原嵌松石多已脱落,鎏金层亦见磨损,然局部金水尚存,面部与衣褶间仍能折射温润的光泽。莲瓣肥厚圆润,内收外张,瓣尖轻卷,台缘一周饰连珠纹,皆与索南坚赞流派的典型特征相合。相比大型造像的恢宏气象,此尊小像更显静雅亲切,具有随身供奉的亲和意味。
从风格特征上看,本尊与2019年香港邦瀚斯售出的藏中 约1430-1440 铜鎏金嵌绿松石无量寿佛像 传为索南坚赞之作(拍品编号0030)在面相开脸、莲瓣雕琢及饰物嵌石等细节上均有相通之处。虽未见铭文,仍可合理归入索南坚赞流派的创作体系之中。此外于今年五月北京中汉售出的一件十五世纪 索南坚赞风格绿度母在尺寸以及装饰上也极为相似(拍品编号0101).此类作品多出自十五世纪上半叶日喀则地区作坊,体现了索南坚赞所奠定的工艺传统:端庄的比例,细腻的装饰,及金石与嵌宝相映生辉的美学追求。 尽管体量不大,且历经数百年已失去部分原有光彩,但此尊佛像依旧保有当时造像艺术的核心特质,为研究索南坚赞流派的风格传承与私人供养像的流行,提供了难得的参考。
Lot 707
青磁鎬文壷
H:24.5 D:33
起拍价格:30,000 日元
与本品相似一例元时代青磁鎬文壷藏于出光美术馆,器型以及出筋风格一致,可认定为同一品类。
Lot 728
高丽青磁唾壶
H:12.5 D:16.5 附木箱
起拍价格:80,000 日元
与本品极其相似一例青磁唾壶藏于東京国立博物館,编号TG-53
Lot 729
青磁暗刻花口钵
H:7.5 W:18 附木箱
起拍价格:100,000 日元
此碗花口敞开,直壁深腹,内外满施釉,圈足,足底露胎呈火石红。内底铺满元宝纹,内壁暗刻缠枝花纹。胎质醇润厚糯,釉色青碧清洁,莹润平匀。 花口曲折繁复,若作饮器则属不便,观其造型,当为花器之属。宋元时期,龙泉、余姚、铁店等窑口皆烧制此类花口盆具,式样或仰钟,或渣斗。大者可植梅枝,稍小者多养蒲石。本品尺寸小巧,且内底贴塑,显非植花之用,应为插花器具。 鲜花供养自魏晋已兴,至唐宋尤盛,佛寺道观、士庶厅堂、文人书斋皆常陈设,市井酒楼茶肆亦不乏其例。由此带动花器式样繁多,除常见瓶类外,花碗一类亦渐流行,成为插供与清赏的重要器具。
Lot 730
青磁袴腰三足香炉
H:7.5 D:9.5 附木箱 银火屋 出版资料
碧云山房蓄藏物品 溝口家旧蔵 东福寺旧藏香炉 尾州徳川家旧藏
起拍价格:200,000 日元
本品外箱贴有“碧云山房蓄藏物品”之藏印,为旧时著名的藩主溝口家所使用的收藏标识。根据《溝口家旧蔵の茶道具拾遺》文中记载,溝口家作为日本近代重要的文化世家,“碧云山房”乃其别号,藏印通常贴于作品所配之木箱本体或覆纸之上,具有明确的收藏来源指向。本件所贴藏印,其轮廓四隅由方形与V字形上下连接构成,正是溝口家使用之代表性样式之一,亦为研究者所确认的三种样式中的主要形式。
Lot 841
陈大章 天倫三峡图
35×47 纸本立轴 附木盒
起拍价格:30,000 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