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小楷黄庭 半部鉴藏百科
赵孟頫小楷《临黄庭经》,这是中国文物拍卖30年来,内容最为丰富的赵孟頫作品,涉及到鉴定、鉴赏、题跋、用印、分期、生平、交往、婚姻、行游、地理、系年、书论、递藏、传播等等问题,几乎囊括了艺术史、鉴藏史研究的所有科目,是艺术史、鉴藏史研究的范本。
LOT 0817
赵孟頫 小楷《临黄庭经》 手卷
1302作、1322年题
水墨纸本 手卷
引首31.8×123.8cm;书心27.5×118.5cm;题跋一27.5×104cm;题跋二32×106cm
著录:
1.贡奎著《贡文靖公云林诗集》卷六,《题赵子昂黄庭经》,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弘治三年(1490)刻本。
2.丰坊著《真赏斋赋》,嘉靖二十八年(1549),清光绪宣统间缪荃孙《藕香零拾》丛书刊印。
3.李日华著《味水轩日记》卷二,“万历三十八年(1610)六月四日”条,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
4.张丑撰《清河书画舫》卷五,万历四十四年(1616)成书,见《钦定四库全书》本。
5.汪珂玉撰《珊瑚网》,卷二十二,崇祯十六年(1643年)成书,见《钦定四库全书》本。
6.《装余偶记》卷四,第五件,清初钞稿本,文物出版社影印,2007年。
7.卞永誉撰《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六,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刻本。
8.倪涛撰《六艺之一录》卷三百五十五,见《钦定四库全书》本。
说明:
邓文原、贡奎、龚璛、项元汴、沈德潜、张允中题跋。束季博、束善甫、柯九思、华夏、项元汴、项德弘、刘金省、刘恕、许应鑅、张允中递藏。长尾甲题签。
成交价:RMB 181,700,000
赵孟頫的存世《临黄庭经》有两件:一件在北京故宫,无年款,第七行缺字,临的是“水痕本”;另一件就是保利的这件项元汴旧藏本。
图1左:赵孟頫 小楷《临黄庭经》画心 北京保利拍卖2023“春日之珍”精品展
图2右:赵孟頫《临黄庭经》画心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包含两个明确纪年的赵氏真迹:
赵孟頫小楷《临黄庭经》两次署款
大德六年(1302):49岁的赵孟頫任江浙儒学提举时,在苏州为姻亲束季博临写。笔法锐利迅捷,如"庭"字末笔如刀锋出鞘。
至治二年(1322):"68岁的赵孟頫在逝世前87天重观旧作,留下"廿年前为季博临黄庭...目昏手弱不能作矣"的绝笔。
据研究,卷上"赵子昂氏"印分属不同时期:中年钤印棱角分明,晚年同印边缘磨损,成为赵孟頫艺术演变的罕见物证。
这段临终题跋揭晓了书法史的重大谜团,系统阐明法度(谨)与个性(肆)的辩证关系。
赵孟頫重要书论 赵孟頫小楷《临黄庭经》局部
此论在数百年间被反复引用却不知出处,此次实物现身,填补了书学思想研究空白。
左上:赵孟頫《洛神赋》天津博物馆藏
右下:赵孟頫《闲居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更珍贵的是,同时期作品验证了这一理论——天津博物馆藏《洛神赋》法度谨严,台北故宫《闲居赋》率意放纵,而本卷中年笔迹则锋芒毕露,形成完整的艺术实践谱系。
这卷宣纸承载的不仅是墨迹,更是一部流动的收藏史。
赵孟頫在苏州为国子监督造祭器期间,为姻亲束季博创作本卷。
丰坊为华夏作《真赏斋赋》
元明之际经鉴藏大家柯九思之手,明代嘉靖年间入无锡华夏真赏斋,丰坊1549年《真赏斋赋》明确记载此卷。
“象”字编号
万历年间项元汴在卷首标注"象"字编号,李日华1610年日记详述在项家鉴赏经过。
清代经苏州留园刘恕、浙江巡抚许应鑅递藏,1922年张允中题跋"五百尊番佛易得"道出交易细节。日本学者长尾甲的题签,则印证了海外流转的终章。
当拍卖师槌声落定,这卷穿越二十年创作周期、七百年递藏历程的墨宝终归故土。1.817亿元的背后,是笔墨与时间共同书写的文明史诗。神物流转,冥冥中如有定数——在机械复制的时代,这份带着体温的手泽,成为中华文脉最珍贵的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