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 注册 服务热线:400-608-1178

信息详情 INFORMATION DETAILS

黄花梨龙纹交椅等绝品现身,古天一2022秋拍启幕在即
2023年02月18日 来源:

古天一『2022秋季拍卖会』将于2023年2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金茂威斯汀饭店拉开序幕,带来「万古 传统美学器物」、「乾德 古代瓷器」、「自有乐处 文人空间」、「清玩聚珍」四大专场,540余件拍品涵盖瓷器、玉器、文房杂项、古代家具、中原佛造像等品类,各具看点。


本次秋拍由明末清初 黄花梨龙纹圈背交椅领衔,交椅是中国家具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品种之一,明清时期,交椅成为皇家的礼仪用具和权力象征,而本品用料考究,造型端庄,尽显皇家贵气。此外还有清代青玉牛、清早期 清康熙石青色云龙纹亲王铁叶甲、明晚期 林希宗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等诸多绝品,当中亦包括李汝宽、邵维锡、香港思源堂等重要名藏一场精彩的艺术盛筵即将开启联拍在线全程直播,并提供实时同步竞拍技术和服务支持。


重点拍品赏析

Lot 1082

明末清初 黄花梨龙纹圈背交椅

尺寸:66×102.5×65cm

拍品估价:1,500,000 - 2,500,000 人民币


此椅扶手以楔钉榫五接,扶手处做成鳝鱼头式,浮雕螭龙纹。一弯靠背板出榫纳入扶手下方和椅盘后大边,背板上部雕如意形纹,内饰童子洗象纹样。扶手下端至前腿转弯处填塞雕蜷曲螭纹角牙支撑,扶手下相交处做镂空托角小牙子。扶手下与支撑构件转弯处装有铁制竹节纹棍柱支撑。软屉以绳编织,穿入座面横材,后方素面横材接入前腿,前方横材雕饰朝面双龙夹卷草纹。前方腿足下方又设脚踏,脚踏独板为面,装饰金属饰件做方胜纹,里侧出头为轴,纳入腿足,下方设壶门牙板和插肩榫式短足。脚踏展开时,短足正好落在前方托泥之上。此椅用料考究,造型端庄,尽显皇家贵气。



交椅是中国家具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品种之一,其前身为西域游牧民族使用的胡床,东汉末年胡床的引入,一改三代以来中国传统茵席踞坐的习惯,从此进入垂足而坐的高坐具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古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礼俗观念。交椅始于晚唐,兴于两宋,精于明清。明清交椅上承宋元、整体形制上虽未有根本性的突破,依旧沿袭圈背、直背两种制式,但整器材、型、工、文、韵俱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性、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宫廷交椅由于从选材到成器各环节的特殊性,更成为同时期同类产品的典范。在明清宫廷中,精巧轻便的交椅,是重要的可移动家具,履行着作为「行椅」的实用功能。在存世的皇帝行乐、巡游图中,交椅代行宝座,与宝座具有同等重要的使用功能。



明清时期,交椅的使用阶级产生了根本性变化,成为皇家的礼仪用具。卤簿是帝后、王公大臣等逢重大典礼、朝会陈设及出行时所使用的仪仗,传袭已久,“舆驾行幸、羽仪导从,谓之卤簿。自秦汉以来始有名”。《明会要》记载:“大朝仪制:殿内左右扇二重……殿门左右,黄曲盖伞二,次左, 金交椅一,金脚踏一……”此时,交椅已同其他仪物一起,成为皇家仪仗的必备之物。清代效仿明制,根据《皇朝礼器图式》所载,卤簿中交椅的使用已成定制。同时,规定亲王以下至职官的仪卫均不设交椅,交椅成为清代宫廷中名副其实的权力象征。虽然任何一种器物都会因宫廷的使用,与民间产生一些材料、形制、工艺、使用制度上的区别,但像交椅这样因被列入皇家仪仗,而成为等级差别的界定器物,在家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Lot 1069

明末清初 黄花梨平头案

尺寸:161.5×38×81cm

拍品估价:800,000 - 1,500,000 人民币


此件黄花梨长条案,选材精良,色泽淡润,材质细密,平直爽朗、清新秀雅。侧腿间装双横枨,素刀牙板,整体不事雕琢,但做工极其考究。明晚期的江南地区,崇尚硬木家具和书房陈设,此时黄花梨成为高档家具的重要用材,其木质细密,木性稳定,不易变形、开裂,是品质极高的一种硬木。文房之内,桌案如同书房之心脏与灵魂,必不可少。明人所谓「几案有度」,即是指桌案须讲究定式,崇尚古制。此黄花梨长方桌,形制古朴简练,置于文房之内,文人气息十足。




Lot 1081

明末清初 黄花梨雕龙纹霸王枨束腰文房方桌

尺寸:74.5×74.5×80cm

拍品估价:600,000 - 800,000 人民币


此桌选珍贵黄花梨为材,桌面方正,攒框打槽装板,桌面边沿为冰盘沿,束腰下壸门式牙板上浮雕夔龙卷草纹,气势威猛,雕工流畅。腿足内侧霸王枨与桌面底部连接,提高方桌的稳定性和牢固性。矩形腿足,较粗硕,肩部微耸,腿足往下渐细,至末端为内翻马蹄腿,兜转有力。纵观此方桌,选料精良,造型周正,工艺精湛,时代特征明显,是一件上好的黄花梨家具。




Lot 4087

明代 黄花梨盝顶官皮箱

尺寸:32×24×33cm

拍品估价:160,000 - 200,000 人民币


官皮箱是用以盛装贵重物品或文房用具,可放置文件、账册、契约或珍贵细软之物的容器。由于其携带方便,常常用于官员巡视出游之用,故北京匠师俗称:官皮箱。也有在箱盖上装镜子,即成为「梳妆匣」或「梳妆箱」,有的用于存贮文具,则为“文具箱”,功能多样。此件黄花梨官皮箱,用材上乘,制作精细,其表面之纹理如同行云飘曳,涧水急湍,令人百看不厌,原配各处合页构件,盝顶盖,箱内置大小抽屉五个,开箱则需先揭开顶盖,方可打开下方双开门,进而抽出其中的抽屉,设计巧妙,便于保管所存之物。




Lot 4104

清早期 黄花梨嵌石面小案几

尺寸:33×13.5×11.8cm

拍品估价:150,000 - 200,000 人民币


小案几以色泽优美的黄花梨为材,中心嵌云石几面,两缘上翘,为标准的翘头案制式。虽为小件器物,但制作却极为细致,牙板直牙条,平铲地,沿边起阳线,牙头处锼镂为卷云纹,波折连连,云头卷如鸟喙,圆转如意,且与翘头遥相呼应。两侧卷云纹相合即为倒垂如意云纹。此器尺寸小巧,当为案上小几,却是小器大作,工艺极为考究,特别是牙板线条优美流畅,耐人寻味,可置之案头摆放心爱文房雅物。




Lot 1077

清中期 紫檀束腰浮雕如意云头香几

尺寸:H 85cm

拍品估价:800,000 - 1,500,000 人民币


几面呈方形,以圆格角攒框平镶面心。高束腰铲地浮雕连续的如意云头纹。侧沿浮雕绳纹一周,牙条饰拐子纹,中垂云头纹一枚,直腿浮雕绳纹,足内翻回纹马蹄,整体造型方正端庄,构图得宜,细节丰富,工艺考究,繁简相宜,富贵高雅。此几用材粗厚,工艺复杂精湛,应是宫廷、寺庙或大户家祠中物。香几常置厅堂的重要位置,用以陈香具花或文玩。尤其皇家宝座两旁,或大户人家的主厅,都让我们感受到香几的重要地位。




Lot 4105

清中期 紫檀嵌云石砚屏

尺寸:28×21cm

拍品估价:180,000 - 250,000 人民币


此紫檀砚屏,施以镶嵌、镂空等工艺,中心镶嵌天然云石,自然而成意境悠远的山水画,具有多重色泽,完美契合文人画中的山水皴法。左上刻文「积雪」二字,背面屏心光素。下方镂空变体夔龙纹。整器体现了古人之极简审美,体积虽小而气韵十足。砚屏在江南一带又称台屏,盖因形体较小,常置几案上,是用作陈列、摆设的小型观赏屏风,其形式大类独扇式座屏。宋人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说:“古无砚屏……自东坡、山谷始作砚屏。”砚屏虽然幷非乃苏轼、黄庭坚所创,但是可见宋代已有此物。




Lot 1065

清代 御制沉香嵌宝福寿牌

尺寸:6×4cm

拍品估价:300,000 - 500,000 人民币


沉香之形成,即为难得,在形成沉香的过程中,其一厘一分的增加,都需要经历若干岁月。任何一块真正的沉香都凝结着机缘与时间。此件沉香嵌宝福寿牌,方形,以沉香木雕刻如意云纹,表面嵌蝙蝠、寿桃等,寓意福寿双全,沉香有凝神静气之功效,可谓佩戴佳品。




Lot 4116

明 沉香雕笑狮罗汉尊者

尺寸:H 9cm;107g

拍品估价:120,000 - 150,000 人民币


此件沉香罗汉以上品沉香雕刻而成,嗅之气韵甜糯,丝丝入喉。罗汉结游戏坐,手持念珠,五官舒朗,神情安然含笑,慈悲睿智。衣纹错落披拂,膝上有一隻正在玩耍的小狮子,雕工生动,沉静而有韵味。沉香自古以来为人珍视,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蜜香沉香》:“交趾有蜜香,树干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欲取香,伐之,经年,其根干枝节,各有别色也。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古人不仅将沉香用于焚香,也用以制作各类珍贵器物。




Lot 4106

清中期 海螺形奇木摆件(原配紫檀座)

尺寸:H 14cm;L 17cm

拍品估价:60,000 - 90,000 人民币


奇木自然成形,一端似开口状,中空,整体呈海螺形,天真质朴。皮壳老化自然,温润深沉。原配海水纹紫檀底座,海水与海螺相呼应,相得益彰。文房奇木供,难在选材剪裁,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妙在人工匠意与造化天成的契合无间,意在符合文人传统审美情趣,更是形而上落实到形而下的生活道法。本件海螺形奇木,形、色、韵俱佳,置于案头,摩挲把玩,别有意趣。




Lot 1089

清早期 清康熙石青色云龙纹亲王铁叶甲

尺寸:H 230cm

拍品估价:1,800,000 - 2,800,000 人民币

来源:英国康奥尔郡私人遗产

参阅:

1.《皇朝礼器图式》卷十八

2.《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清宫武备》,徐启宪,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8年,第60页,图56。


盔为铁鋄金梵文盔,与清代《皇朝礼器图式》所载亲王胄近乎一致。炼铁盔身,盔顶以金火焰座衔红宝石一颗,其下承有金立龙三条,并饰有宝石数颗,其下为金珊瑚圆珠,上刻有金龙,饰有蓝宝石数科,再下为金垂云宝盖,饰有宝石数颗,其下贯枪植管,周围垂有薰貂缨十八条,其里为红缎,其下承以镂刻金龙底座,前后各嵌红宝石各一,其下为一圈金镂刻缠枝纹,嵌有宝石数颗,盔前后梁镂刻立龙各一,嵌有珊瑚、宝珠数颗,梁左右各刻有鎏金梵文三重,上重八次七间以金璎珞次二十,经文内容为《心咒祝念观世音菩萨》祈愿出征之人顺承天命,得胜归来。下方盔沿镂刻金龙纹,并嵌有珠宝。



此盔护项、护耳和护颈均为石青色贡缎为表,月白缎为里,边缘为石青倭缎,内敷铁叶,上遍缀鎏金铜钉,绣有金团龙纹。甲为上衣下裳式八团龙纹铁叶甲,由甲衣、左右护肩、左右护腋、左右袖、前挡、左挡和围裳(分左、右两块)十一部分组成,穿着时由钮扣、和丝绦连系成一整体。盔甲采用团龙的图案,前后各绣有盘金正龙,两肩各有一个。盔甲护肩缀有铁鋄金龙纹护胛,护腋为云头状,前挡为腹部前方的一片梯形护腹装置,左挡设于腰间左侧,腰右侧因需佩箭囊,则不设这种装置。围裳分为左右二幅,穿时用带子连结系于展间,两幅围裳的内侧膝盖处各系一块月白色素绸面内镶钢片的护版。这套盔甲用藏青色贡缎作面料,内衬铁叶,通身钉缀鎏金铜泡钉,以增强绵甲的耐磨和防护性能。整套盔甲的边缘从外向内均为玄色镶边、编结三蓝色丝绦边一道,颇具特色。


此套盔甲年份早于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年)由总理礼器图馆事务和硕庄亲王允禄等人奉敕修撰的《皇朝礼器图式》,但诸多等级特征已然形成,是研究清代武备不可多得的实物。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其祖父所遗留的十三付铠甲起事,开创了近三百年的大清王朝,甲胄象征着尚武民族的荣耀和光辉被世人所珍视,但清代严令禁止民间私藏甲胄,只有功勋卓著的近支宗室的赏赐,和大婚时皇后母家的纳彩礼才会得到。因此清宫盔甲传世极为稀少,更兼本品为康熙时期的实战甲胄,历经战火依然保存完整这套盔甲时代特征显著,使用者等级尊贵,对于研究清代军事历史和服饰制度等具有重要价值。且部件繁多,保存良好,存世罕见,弥足珍贵。




Lot 1164

清代 铜鎏金自在观音

尺寸:H 11.2cm

拍品估价:180,000 - 250,000 人民币

说明:李汝宽旧藏


此尊观音发髻高耸,面相圆润丰满,五官清晰,弯眉细目,直鼻阔口。上身袒露,颈饰项圈,下身着长裙,身姿略显清瘦,但姿势非常生动。一手下垂置于膝上,一手上举至肩,坐于莲花台上。整体满鎏金,厚实明亮。菩萨造型具有超凡脱俗之美感,观音造型匀称,线条生动,写实自然,堪称后世菩萨造像之典范。




Lot 1170

元代 铜阿嵯耶像

尺寸:H 35cm

拍品估价:600,000 - 800,000 人民币


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大理国时期「滇密」阿咤力教崇拜的主要圣像。其造型非常独特:纤细修长挺直的身躯、高耸精美的头饰、发辫及服饰都与唐宋观音造型、藏传观音造型迥然不同,为鲜明的云南地方观音图像的一大特色,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阿嵯耶在梵语中的意思是「圣」,意为「圣」观音。《南诏中兴二年画卷》中阿嵯耶观音就作为「圣像」出现,被封为「建国圣源阿嵯耶观音」。南诏王蒙隆舜因崇拜阿嵯耶故而改国号为「嵯耶」,自称摩诃罗嵯耶,钦崇「圣像教」,熔真金铸阿嵯耶观音。


此尊阿嵯耶观音菩萨的特点较为突出,造像面相清瘦,束发高耸,全身板直,右手作施无畏印。双腿并拢,下着裙上多阴刻双U形线,整体造像秀美纤长。细蜂腰和纤细的手臂,作工精细,包浆圆润。




Lot 2151

清代 青玉牛

尺寸:H 4cm,L 6.8cm

拍品估价:1,200,000 - 1,800,000 人民币


此玉牛为青玉质,圆雕,纹饰采用两侧减地隐起雕刻手法,「臣」字眼、通体饰云雷纹,牛面部憨态可掬、口微歙,神色沉稳恬淡;身姿前腿弯曲,后腿直立,昂首翘臀,作起身状,整体散发出斗志昂扬的神采气息。玉牛是古时玉雕动物造型中的典型器,多呈卧姿,而此玉牛作翘首起身之态,较为罕见。此玉牛应为当时最高掌权者所拥有。




Lot 2075

清代 白玉螭龙鸡心佩

尺寸:6.3×4.6cm

拍品估价:800,000 - 1,000,000 人民币


鸡心佩,即韘形佩,由玉韘演变而来,韘为古人拉弓射箭时扣弦用的一种工具,用以保护拇指不被弓弦勒伤。此佩白玉质,大体呈椭圆形,中心为一圆孔。整器以镂雕与阴线刻划相结合的手法,在佩身周围透雕两条翻卷的螭龙纹和云草纹,并用阴线刻划螭龙的角、嘴、鼻、眼、爪子和须毛,细节生动,可见其精湛工艺。此件鸡心佩玉材极佳,色泽莹润,有光泽,局部红沁更添古雅,出廓双螭龙身体婉转,雕琢灵动,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佳作。




Lot 2029

清代 青黄玉组合龙纹腕饰一对

尺寸:6.5×4.6cm

拍品估价:350,000 - 500,000 人民币

说明:

1.香港思源堂旧藏

2.2016年香港嘉德春拍,Lot 717  


此对腕饰,青黄玉质,细腻温润,光气十足。整体呈片状,弧形,雕作组合腕饰,玉饰形制特殊,局部透雕,阴线刻划变体龙纹,雕刻工艺精湛,婉转生动,玉饰边缘有多处凹槽及开口。整体弧形贴合手腕,构图华丽,器类少见,适宜佩戴,又极具收藏价值。




Lot 1061

清早期 黄玉仿古斝式炉

尺寸:10.2×5.8×9.5cm

拍品估价:250,000 - 350,000 人民币


此仿古斝式炉器形厚重,玉质优良,雕工精湛。配套兽面纹玉炉盖,一侧把手有沁色,云雷纹,四兽足。器身布满兽面纹,神秘莫测,颇有三代风格。仿古玉是模仿古代玉器和铜器式样加工碾琢的玉器,多为满足人们赏玩的需要。仿古玉出现于宋而盛行于明清,特别是清代仿古玉的制作、收藏、赏玩均达到高潮,成为明清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Lot 1160

清乾隆 御制「子孙永宝」款白玉螭龙纹杯

尺寸:L 13cm;H 6cm

拍品估价:180,000 - 250,000 人民币

印文:子孙永宝


此器玉质白润光洁,内膛抛光光滑。器身高浮雕三只螭龙,他们或爬伏在器口,将头探出口沿张望,或扭身于器上。此器造型优美,做工复杂、精致,反映了乾隆时期较高的制玉水平。杯底金文篆书「子孙永宝」,线条优美流畅。表达人们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珍之藏之的愿望。玉之质地白润光洁,加之制作所表现的极高的雕刻功力,当为御制。清代中期玉器装饰纹样中有三螭纹,以透雕技法雕镂三只螭纹,两大一小。螭头似虎,方腮,大直鼻,鼻头雕刻如意纹,大眼,眼角上挑。身躯扭动幅度较大,四肢支撑有力,肘部细刻短毛纹,腹部腾空,尾较长,尾端雕成花蕾状。神态活泼,灵动有力,装饰繁华。一般以透雕、浅浮雕或高浮雕技法雕琢。


「子孙永宝用」铭文,最早在西周康王时期开始出现,成为此后青铜器铭文中最为常见的固定用语,寄托着作器者对自己子孙后代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珍藏享用祖先之宝。其常见的语言形式有:子子孙孙永宝用,子孙永宝,子其用宝,子孙用之等等,永宝兹休等。子孙永宝用,蕴含着时人的期望与理想,期待通过名之不朽实现个体生命的超越。希望德行功业在流传中可以教化子子孙孙。




Lot 1111

清代 铜鎏金辟邪

尺寸:H 5cm

拍品估价:800,000 - 1,500,000 人民币

说明:

1.Von Bergen Auction,斯克兰顿,1958年

2.Robert L.Shalkop(1922-2008)收藏,此后家族传承




Lot 4125

明 铜刘海像

尺寸:H 54cm

拍品估价:250,000 - 300,000 人民币


本尊刘海像为铜质,尺寸硕大,姿态独特。刘海袒胸露腹,右手持杖,右脚抬起,左脚金鸡独立于台基座上。人物头戴高帽冠,开脸喜庆,腰间系有叶纹裙,别有葫芦一只,双手一前一后,呈起舞姿势。刘海题材为明清时期喜闻乐见经典题材,然存世品多以小件居多,本件作品尺寸大,姿态稀见,值得关注。




Lot 4018

清中期 黄太湖赏石

尺寸:H 29cm

拍品估价:80,000 - 120,000 人民币


天然的黄太湖石,皮殻浑厚,轮廓起伏多变,清瘦嶙峋,敦实质朴,不加多余修饰,突出赏石之奇美。整器契合文人审美,独具艺术气息。“波涛激啮而为嵌空,浸濯而为光莹”,水成的太湖石据传早在唐代已渐枯竭,宋代逐渐开发湖岸中沉积的太湖石。至晚明时期,天然玲珑可观的太湖石“自古至今,采之已久,今尚鲜矣”,计成在《冶园》中如是写道,由此可知,存世的太湖石中,为天然之物,均为上品。特别是黄太湖,更是独特少见。




Lot 4036

清乾隆 铜双龙耳三足炉

「大清乾隆年制」款

尺寸:H 11cm,L 17cm;1790g

拍品估价:80,000 - 120,000 人民币


此器应是清代乾隆年间,仿明宣德炉作所作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一香炉与此器造型器耳颇多相似之处。此炉以精铜制成,后配木质炉盖及底座,皮壳温润,宝色内涵,炉之两侧器耳以两条弯曲的龙为饰,颇具创意,同时也显示炉之尊贵。整器造型庄重古雅,气势独具,是典型的宫廷用器




Lot 4069

明 铜阿文四方双耳瓶

尺寸:H 11.6cm

拍品估价:150,000 - 200,000 人民币


香瓶平面作四方之形,敞口束颈,两侧环耳上雕刻卷云纹。瓶身四面开光,其内采用鱼籽地,上浮雕阿拉伯文,文字流畅优美,取材自清真言中内容,善祷善祝,以为祈福。此瓶式始见于明代早期。传世品中,鲜有方器,一经面世,多为珍罕之至。配有黄花梨底座。瓶底有英文刻字,为中国古董收藏家及古董商詹姆斯·拉里(James Lally)旧藏。




Lot 4083

明晚期 「潞国世传」款骨雕竹纹笔筒

尺寸:H 13.8cm,L 10.5cm

拍品估价:80,000 - 120,000 人民币


笔筒为骨雕,骨制纹理清晰可见,包浆厚实完整。随形而制,筒壁浮雕竹叶,画面清秀雅致,韵味绵长,点缀得恰到好处。刻画线条婉转流畅,极富笔情墨趣。运刀如笔,一剔而就,未受材质所限,游刃有余不减刀趣。


落款篆书「潞国世传」方印,为明晚期潞王朱常淓所用之器。朱常淓(1608-1646),字敬一,明朝晚期藩王。明穆宗朱载垕孙,明神宗朱翊钧侄,潞简王朱翊镠第三子,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闰四月袭封潞王。朱常淓工书画、好古玩,在绘画、音律、书法方面的造诣都不错。制作的琴称为「潞琴」,同时还著有古琴谱《古音正宗》。潞国,指明朝晚期潞王朱常淓的封国,位于河南卫辉府。潞王朱常淓“习文翰,嗜古玩”(《卫辉府志·封爵第六·卷九》),用大量铜仿铸三代彝器,因此潞国仿古彝器的铭文序数能以肆拾计。




Lot 3084

明晚期 林希宗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

尺寸:H 20cm

拍品估价:280,000 - 350,000 人民币


明清时期是德化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因瓷塑人物的独特技艺而声誉日隆,已然成为中国陶瓷中一个极富地域特色与代表性的品种。由于明代实行宽松的宗教政策,民间出现大规模造像活动,此间涌现出何朝宗、林希宗、张寿山、何朝春、心默子、林朝景、林子信、林学宗、张翕、陈伟等一系列塑像名家,他们凭借精湛的技法,以白瓷为介质,雕刻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林希宗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名家,其作品传世较何朝宗更少,尤其珍贵难得。林希宗传世不多的作品为观音、布袋和尚等塑像,神态或悠然自在,或庄严肃穆,各得神韵,见有马钱特父子收藏一尊布袋和尚,唐纳利氏收藏一尊持经观音,余者则不见于著录。



此尊观音左手倚地,右手抚膝,坐姿舒适自在,左足露出裙摆,衣褶流畅,展现出柔软的质感。整体造型优美,生动传神,尤其注重造像神态与内在气质的表现,观音眉眼低垂,嘴角微微上扬,似笑非笑,似在沉思,十分安详沉静。胎体致密,白釉温润细腻似凝脂,是典型的明晚期德化窑白瓷特征。此尊观音虽背后无款,但其造型与北京诚轩所拍卖过的「林希宗」款观音如出一辙,可以作为其断定时代风格的重要标准。


明清时期德化窑烧制的白瓷佛像历来为收藏界人士所看重,特别是林希宗所制白瓷佛像,更是享誉世界。林希宗的瓷塑作品多取材佛教、道释人物,尤擅瓷塑观音。其瓷塑刀法圆软深秀,一反元代德化瓷塑效仿寺庙造像的庄严肃穆之风,强调对人物神情的刻画,注重世俗精神的传达。在瓷塑手法上,林希宗吸收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受犍陀罗和笈多式佛像艺术影响的造像手法,亦继承了宋代以来佛教造像世俗化的做法,使瓷塑人像具有亲切、质朴的特征和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此尊造像具有典型的林希宗瓷塑人物风格,衣纹流畅,呈现出世俗化、拟人化、性格化的艺术特点,是陶瓷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




Lot 3110

明代 龙泉粉青釉三足炉

尺寸:H 4.5cm;D 7.7cm

拍品估价:1,200,000 - 1,500,000 人民币


此件龙泉窑青釉香炉,既可作为焚香用具,也可作陈设之用,器形小巧,亦可掌中把玩。敛口,扁圆形筒腹,三柱足,胎质细白缜密,炉器通体施粉青釉,釉水均匀亮丽,釉色粉嫩。炉造型饱满端正,釉色莹润光鲜。三足设计精心巧妙,为炉中佳品,极为契合当时文人的审美。以厚釉青瓷著称的龙泉窑,是中国青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宋代兴起以来,历经元明,凭其肥美的釉汁和优雅的形态称绝于世。庄绰《鸡肋编》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需索,龙泉青瓷益加工巧。”本品通体满施粉青釉,釉层肥润,釉面清澈晶莹,造形雅秀,乃龙泉青瓷登峰之作,特殊少见。




Lot 3004

清乾隆 霁红釉钵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H 12cm

拍品估价:200,000 - 400,000 人民币

备注:旧木座、囊盒


此钵敛口,圆鼓腹,平底,整体器型丰腴饱满。内壁施白釉,外壁施红釉,其红一色宝光内蕴, 色泽饱满,微有深浅之变化。釉面肥腴滋润,颇具永宣宝石红釉意趣,为乾隆红釉瓷器之集大成之作。


此钵造型源自佛教之钵盂,钵盂又称应器、应量器,是印度僧侣手托着用来接受布施的法器,也是盛饮食供于佛前的供养之具。中国藏传佛教对钵盂的使用颇为流行,为修持必备之物。乾隆皇帝笃信密宗,曾于宫中广设佛堂,故此类器物作为修持密法之器见于宫廷。




Lot 3028

明代 影青釉瓜棱执壶(带盖)

尺寸:H 18cm

拍品估价:800,000 - 1,000,000 人民币


影青执壶,直口稍侈,带盖,高颈,釉色白中泛青,色泽柔和,晶莹剔透,为影青瓷中的上乘之作。盖中堆塑一花瓣钮,盖缘和柄上各有一小圆环可以相系。其胎体虽薄,但形体端庄,加之弯曲的长流和曲柄,配以富有变化的瓜棱形器身,使之看起来轻盈美丽、婀娜多姿。足部也为花瓣形,生动活泼。古人多仿自然之物制器,如将瓜果等外形挪用到器物之上,使得日常生活中也颇有自然意趣。




Lot 3065

清雍正 青花福禄寿纹大灯笼瓶

尺寸:H 48cm

拍品估价:100,000 - 200,000 人民币

说明:邵维锡Victor Shaw 先生(1935-2020) 旧藏

参阅:

1.清雍正 青花人物图钵缸,故宫博物院藏,文物号:故00156956

2.苏富比香港2020秋,Lot3602,成交价HKD 4,773,000


本品尺寸较大,造型端庄稳重,为雍正时期典型灯笼瓶造型。外壁所绘三仙为「福、禄、寿」三吉星,为道教神明,成于明代,盛行于清朝。福星指天官,以赐福为职,故此寓意「天官赐福」;禄星指文昌,文昌有六星,其中司禄星主文人之功名利禄,寓意「高官厚禄」;寿星则指南极老人星,又称南极仙翁,寓意「长寿百岁」。正中天官,禄星是也,头戴宝冠,长髯五绺,怀抱如意,是授人官禄的天神;左为寿星,即南极仙翁,以予人长寿的形象出现;右为一着道装高士形象的福星,福寿双全。众仙各有童子伴随,坐于松林之下,周身物品皆为商彝周鼎,非俗物也。观其用笔,勾勒点染均位置准确,胡须皱纹,无一不纤毫毕现。更难得的人物比例关系得当,动静之中见其功力。




Lot 3104

明代 龙泉青釉莲瓣纹盖碗

尺寸:H 9.5cm;D 12cm

拍品估价:500,000 - 700,000 人民币


钵式碗直口微敛,气韵内涵,弧腹下敛收,底承圈足。外壁饰莲瓣纹装饰,恰似盛开莲花,构思巧妙,莲瓣宽大,中部有一道凸脊。口沿和足端无釉露胎,余部通体施粉青色厚釉,釉光柔和,釉色莹润粉绿,富有玉质感。整器无论釉色、造形或装饰,皆具鲜明时代特征,古韵悠然。莲,也叫荷,古称芙蕖、菡萏。以之为装饰纹样最早可追溯到周代,东汉佛教传入中国后,莲纹装饰也随之兴盛。又古代士文化繁荣,常以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喻比人品之高洁,使「莲」的寓意日渐丰富,成为集生命崇拜、佛教圣物与高尚品格于一身的美好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