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 注册 服务热线:400-608-1178

信息详情 INFORMATION DETAILS

叶英挺:来认认龙泉青瓷中的异兽
2021年08月15日 来源:


叶英挺

联拍在线鉴定专家

鉴定范围:高古瓷



人物名片



叶英挺,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人,1963年7月生,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馆长,资深古陶瓷收藏家。1981年8月毕业于丽水师范学校龙泉分校,从事教师,并于1983年-1986在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深造。1994年任校办厂厂长。1996年开始到丽水发展,2004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以龙泉窑青瓷为专题的民间私立青瓷博物馆——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


他从学生时代开始就走上收藏之路,三十余载里遍探龙泉窑窑址,收藏龙泉窑青瓷1000多件,从教师、实业家转身成为一名龙泉窑青瓷鉴藏家和研究者,迄今已出版个人专著四部,在知名收藏类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尤其2005年《发现:大明处州龙泉官窑》问世,将其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龙泉存在明代官窑”这一颠覆性的重大发现公诸于世,轰动一时,被有关陶瓷界考古专家誉为“改写陶瓷史”。引发中央台等各大媒体的竞相报道。


近几年来,他还身体力行传播与光大龙泉窑青瓷文化,受邀在多所高等院校及各地艺术鉴藏沙龙做龙泉窑青瓷专题讲座。此外,他还热心文物保护事业,致力于海外文物回流,并和港台以及日本、美国等海外藏家、业内人士多有交流。


专家风采


?






本篇来说个新鲜的话题,龙泉青瓷中的“异兽”。


“异兽”,顾名思义即神异奇异之兽,它们不是现实中的动物,是天马行空,想象虚构的产物,其所体现的是古人对超自然力量的一种崇拜。这些古老的动物图腾,也是我们传统纹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龙泉青瓷烧制历史长,规模大,纹饰题材广泛,类型丰富,但总的来说,“奇纹异饰”并不多见,以下是笔者在收藏过程中带有“异兽”纹的器例。



这是一件瓷钟,在龙泉青瓷中非常罕见。钟是古代重要乐器,也是重要礼器。不过此式瓷钟并非用于奏乐,而系观赏的陈设器。此钟造型和纹饰均仿青铜钟式样,形制雄浑饱满,器身分三段装饰,上下呼应,分别饰以海水、弦纹,贴饰乳丁,腹中装饰八卦纹。顶部开圆孔,捏塑蒲牢为钮。蒲牢作拱身状,张口露齿,眦目欲裂,形态威猛。


陈佐汉《龙泉青瓷汇观录》(民国 徐渊若《哥窑与弟窑》附录三 西泠印社 2014年版)


蒲牢  《文选·班固<东都赋>》:“於是发鲸鱼,鏗华鐘。” 李善 注:“ 薛综 《西京赋》注曰:‘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輒大鸣。凡鐘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者,为鲸鱼。”


传说蒲牢是居住在海边的兽,是“龙之九子”之一,却一向害怕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钮,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


上述蒲牢钮瓷钟为明代龙泉制品,日本回流。以下是“天下龙泉”展上展出的一件南宋龙泉窑瓷钟残件,系龙泉大窑出土。此器釉色不正,纹饰模糊,应系次品。该器基本造型与上述明代瓷钟类同,未装饰蒲牢钮。



以下两件是熏炉,古雅些的称法叫作“出香”。如这两件兽炉,兽身作炉膛,烟从兽口而出,称作出香,直截了当。



这两件出香均为笔者东瀛所见,其中第二件做工釉水相当不错。日本此种异兽形的炉子见过多次,初时因造型奇特曾一度怀疑系日人仿制,后来在国内看到一例同款器,兽首缺失,炉身造型和上图第一件出香一致。后来又看到同款造型的铜制熏炉,才知这是明清盛行的“甪端”熏炉。


甪端   关于甪端的文字记载,汉代即已出现。《说文》曰:角端兽,状似豕,角善为弓,出胡休多国。类“牛”者,出“鲜卑山”、“饶乐水”。甪端外形似麒麟,又如猪,如牛,其独角可制角弓。自南北朝历唐宋,“甪端”逐渐神化,《宋书·符瑞志》曰:“甪端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则奉书而至。”至明清,甪端作为祥瑞神兽,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种器物中,尤多见于熏炉、印章、门前雕像。清代故宫太和殿宝座两侧即有一对甪端“护卫”,以示明君在世、天下太平,万国来朝,八方向化。清王士祯《陇蜀馀闻》载:“甪端,产瓦屋山,不伤人,惟食虎豹。山僧恒养之,以资卫护。又近于渠搜发献鼠犬。人常置其石造像于门,驱邪也。”甪端形象应用于香炉,具有某种辟邪压祟的色彩。


动物形熏炉由来已久,其中辟邪香炉的传统可上溯至汉代。甪端香炉的造型构思很可能渊源于汉代的辟邪香炉,如扬州博物馆藏的西汉辟邪踏蛇铜薰, 多少能看出与甪端炉的一些关联。


西汉 辟邪踏蛇铜薰 扬州博物馆藏

1989年扬州市郊西湖胡场7号墓出土


北宋吕大临《考古图》(明初刊本)中的兽炉


其实,由于香炉多仿古,多从古铜器中汲取灵感,装饰各种“异兽”纹颇为常见。除了整器做成动物形,香炉盖顶、耳、足等部位以兽纹为饰的器例更是不胜枚举。以下择取几例:



以上两炉系韩国新安沉船出水器,鼎式炉,典型元代炉式,朝冠耳,三兽足。


明代狻猊出香 故宫博物院藏


此件明显承自元代,但造型有变化,为明代流行的鬲鼎炉式样。


此三炉,盖顶均有一只名为狻猊的狮形坐兽,兽张口,炉烟从此出。


陈佐汉《龙泉青瓷汇观录》(民国 徐渊若《哥窑与弟窑》附录三 西泠印社 2014年版)


狻猊  最初在汉代随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狻猊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是龙之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故香炉多以为盖。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二:“金猊,其形似狮,性好火烟,故立于香炉盖上”。


狻猊出香唐时已有,至两宋盛行,且深受文人喜爱,在诗词中出现的频率颇高。如五代和凝《宫词》“莺锦蝉罗撒麝脐,狻猊轻喷瑞烟迷”;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周必大《二老堂杂志·大宴金狮子》:"香袅狻猊杂瑞烟,于彩仗雪残鳷鹊"等句,可见出狻猊炉是入诗的绝佳意象,它实用可赏,一缕香烟袅袅,文气氤氲。


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陶炉"载:"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为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诸器唯此物最精绝。"此处指仿汝窑的高丽青瓷,同时也说明当时的汝窑亦有烧制狻猊出香。从传世及出土器来看,唐宋多个窑口均烧制过狻猊炉。龙泉窑则暂未发现元代之前的狻猊炉器例。


下图亦是一例仿古的鼎式炉,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品,不仅装饰兽耳兽足,炉腹还贴饰了饕餮纹。所以,这类炉也被称为“饕餮炉”。


《龙泉青瓷图录》(民国 徐渊若《哥窑与弟窑》附录一 西泠印社 2014年版)


饕餮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凶兽,最大特点就是能吃。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因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体也吃掉,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我们现在也常用老饕、饕餮等词来称呼好吃、贪吃之人。但饕餮并非一开始就是贪婪的象征,也曾经作为威慑九州的神兽被铭刻在大量青铜器皿之上。《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饕餮是商周鼎的主要纹饰。国之重器,一言九鼎,彼时的饕餮纹是一种显示奴隶主威严、荣贵的图腾,是人对于神的敬畏与交流。


下图这件龙龟为龙泉市博物馆藏品,前年在“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展上看到已正名为”赑屃“。系当时用于祝贺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六十大寿专烧的礼品瓷。此件为当时筛选后留下的同款器之一。



赑屃  又名霸下、龟趺、龙龟等,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龙之九子之一,其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驮载着石碑。陆容《菽园杂记》曰:“古诸器物异名,屃赑其形似龟,性好负重,故用载石碑。”清褚人获《坚瓠集》云:“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


赑屃和龟十分相似,区别在于赑屃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此外,赑屃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


除了做碑座,赑屃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并带有地位级别、图腾崇拜等方面的涵义。由于此种文化上的特殊意义,赑屃用作蒋介石的寿礼非常得宜。


叶英挺鉴定范例欣赏


藏品名称:龙泉黄釉盏

鉴定意见:此件龙泉黄釉盏,器型饱满,端正,符合南宋时期黄釉盏的特征,开门。窑在烧造的时候,由于窑内的温度、水汽等因素的影响,以窑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种黄色,金黄色,青黄,米黄等,一窑千色,这是龙窑的特征。


藏品名称:龙泉窑折沿洗

鉴定意见:此件龙泉窑折沿洗仅从图片看,个人意见看真,是南宋时期的。釉水肥润,包浆自然。底部火石红及底胎薄釉等特点均符合南宋时期龙泉窑特征。


藏品名称:双鱼洗

鉴定意见:此件双鱼洗从图片看东西是对的。这类双鱼洗在南宋时期是适用器,目前存世量也比较多,从图片看釉水也一般,价格不会太高。



藏品名称:元代 盘口瓶

鉴定意见:元代的盘口瓶的釉水,笨拙的造型,底部露胎及垫烧法特征都是元代时期的典型的特征,这件是一件开门的老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