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佳作亮眼,1700余件东瀛遗珍上线 | 横滨国际十周年纪念春拍第二弹
继3月底十周年纪念春拍——日本全国各地收藏家专场拍卖会完美收官后,余热未消,横滨国际又将于北京时间4月10日~15日推出第二弹——十周年纪念春季拍卖会!此次拍卖会将推出六大专题拍场,其中“雅物博赏”、“韵器抚芳”将聚焦中国古家具、青铜器、日本花道与竹器、漆器及文房等;“瓷珍藏缘”、“古瓷传瑞”将呈现众多中国古茶具、古陶瓷精品;“烟云壮观”、“长扇掇英”将展示中国历代书画佳作和佛经、写经等。甄选了1700余件生货和美物,种类之广,精品之多,拍场之盛,令人惊喜!这幅《杏花喜雨江南牧牛图》是李可染晚年的作品。李可染以画牛著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的以牧牛为题材的作品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孩童的天真无邪、耕牛的纯良温顺,总是在一派欣欣向荣的春景中交融呼应。Lot2192 李可染(1907-1989) 杏花喜雨江南牧牛图 镜心 设色纸本钤印:可染(白文)、李(朱文)、实者慧(白文) 题识:可染作。
说明:带镜框
来源:同一藏家旧藏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此画以简洁的构图、遒劲老辣的笔墨勾画出一片杏花春雨无限诗意的江南景色,望之令人神往。在李可染牧牛图中,以如此浓淡相济的大幅笔墨来表现层层相映的杏花林极为少见,可谓其难得的满构图作品。写经堪称中国书体递嬗、演变的样本,敦煌写经体书法即经由从魏晋由隶至楷的初级演变、继则在北魏到隋初从隶书形态中蜕变而出、终至唐楷写经体的成熟等三大阶段。元代刻经虽追雕宋制,但写经则以唐楷为法。这件李巩 《佛说无量寿经》,泥金辉映,经书工整,结构点画端凝秀劲,运笔灵活熟练、轻重适宜。写经长卷上下卷似一气呵成,造诣极为精湛,为传世元代写经珍品。Lot2271 李巩 《佛说无量寿经》写经长卷 上下卷 (二件) 泥金绀纸规格: 29.5×556cm;29.5×481cm
题识: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 译至治三年八月廿一日佛弟子李巩奉为亡父于荆州竹林寺敬写佛说无量寿经一部愿七世含识速登法王无畏之地 比丘僧智照伦二人为营。
《佛说无量寿经》
—写经长卷 上下卷
汉朝传入中原的净土思想,代代相传,形成中国净土宗十三组谱系。《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和《佛说无量寿经》被奉为净土三经。其中,《佛说无量寿经》为净土宗根本经典。
此元代《佛说无量寿经》写经二卷,泥金绀纸,以三国曹魏时期译经沙门大法师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二卷为本,在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八月二十一日,由佛弟子李巩为亡父祈福敬写奉纳此二卷于荆州竹林寺佛前。时由比丘僧智、照伦二人负责此举前后诸事宜。
写经奥书“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至治三年八月廿一日佛弟子李巩奉为亡父于荆州竹林寺/敬 写佛说无量寿经一部愿 七世/含 识速登法王无畏之地/比丘僧智照 智伦 二人为营”,记述了此经写就的一些主要信息。曹魏(213-266),即三国之一的魏国,后世史家多称曹魏。又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被称为“前魏”或“先魏”。康僧铠,相传为古印度人,梵语名为“僧伽跋摩”,一说为中亚康居国人,是一位精通经、律、论三藏的大法师。他于曹魏嘉平四年(252年)至洛阳,后于白马寺译出《佛说无量寿经》二卷。此外从署文内容还可以得知,此写经来源于元代长江中游地区的荆州(也称江陵)竹林寺。荆州在东晋开始就以佛法传播极盛着称,名寺高僧云集,竹林寺及其住锡其中的高僧亦颇负盛名,《南史》有载。
就目前所发现的绝大多数重要写经而言,多为敦煌写经,即从西晋到宋代各时期手工抄写的汉文佛经。唐朝中后期因雕版印刷术普遍使用,至宋仁宗时毕升又进一步发明活字印刷术后,因此唐中期以前写经繁盛的状况很快就被刻经所取代,并终于五代、宋初。元代写经流传极为少见,多只限于文人间奉侍佛法、虔心雅好的功德之举。如赵孟俯写经与老友中峰明本禅师换茶的故事就是经典,后世仇英作画、文征明写经,专门演绎了一番这般心神向往的雅事。此《写经换茶图》卷,现藏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正是元代写经风尚的一个侧面写照。
此写经敬写供奉者为李巩,或全部由其抄写完成,但也有可能为其雇人写经以为功德,毕竟从北朝以来佛教信士中就流传着这样的写经风气。又兼荆州竹林寺为历史悠久的名剎,如寺中一直保持着写经为主的远古风尚也是可信的。日本学者石冢晴通着《圣教的形与场—敦煌及日本古写经、刊本》18卷中,记载论及了另一部署有“……为亡父于荆州竹林寺/敬 造大般涅盘经一部愿 七世/含 识速登法王无畏之地比丘/僧 伦聋弘亮 二人为营”等字样内容的写经,可见类似写经流传后世并流藏至日本及今者绝非偶然,其中渊源可待深入考究。
下面这批须磨弥吉郎旧藏扇面,共有多达50幅。该拍品原为清代收藏家朱廷梁整理其父朱耀南(瀛斗公)所搜集收藏的名扇名帖而编辑成册,后归日本收藏家须磨弥吉郎所藏,成为近代著名的“须磨收藏”的一部分。须磨晚年称之为其梅花草堂册卷类藏品中的“白眉”之作。Lot2556 朱廷梁 唐寅 文征明 刘墉书法等扇面 (共五十幅) 水墨、设色纸本、金笺、银笺
说明:带布袱 ,带须磨弥吉郎收藏作品展览画册
来源:须磨弥吉郎旧藏
在须磨记述、西上实编《须磨笔记—中国近代绘画编》一书中,须磨有《梅花草堂往来》章之“往来绮谈”,详述了他过眼与收藏的中国历代手卷册页(包括古册、国朝册、集锦、现代册)、唐宋壁画、宋元明轴类等相关史话,同时专写了《现代国画分野展望》、《齐璜白石翁》、《白石的周围》等文章论及齐白石。须磨早在1927年赴北京上任之初就开始接触和关注齐白石的作品,这可以说是齐白石继20世纪20年代初期经陈师曾在日本首次打开市场后数年,再次大幅度地面向日本收藏阶段的开始。
此次来源于“须磨收藏”的这批名家扇面,收录了从明季至清代众多书画名家,囊括了文征明、唐寅、祝枝山,罗聘、刘墉、翁方纲、王文治等大家的作品,堪称幅幅皆精品。从册首题跋中可知,全册名扇帖共计百幅,此为其中之上册。这部百扇全帖可能是须磨弥吉郎最早的中国书画收藏之一。他在晚年多次阅观赏鉴,在全册首页中计有三次题跋。首次在“甲辰(1964)覌记”,遥述昭和元年(1926)相关收藏事。次则在丙午年(1966)题跋中赞此百扇帖为其梅花草堂册卷类收藏中的“白眉”之品,尽显爱重之意。丁未(1967)九月廿一日,他“观之又记”,恋恋不舍。可见这册扇面在漫长的须磨收藏生涯中起到了贯穿始终的脚注作用,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殊为珍贵。目前须磨收藏主要分为长崎县立美术馆藏、京都国立博物馆藏及家属藏,流出市场者只为其中极少部分,此次释出惊艳壮观,值得特别关注。石涛山水自成一家,强调“墨之溅笔也以灵,笔之运墨也以神”,下笔古雅,墨韵超逸。其极富个性的图式与思想,对近现代美术特别是中国画的发展影响巨大。观石涛的这幅《松下抚琴图》,在笔墨恣肆淋漓的山坡石岩间,一枝老松虬枝突兀而立。一白衣高士寂坐松下,对山仰首长啸抚琴。所对高山,以枯笔勾勒,淡墨渲染,远山则浓墨点写,近景山石苔点又复浓墨、焦墨相破而出,形成简繁动静之间极强的对比,极具丰富的笔墨节奏。Lot2579 石涛(1642-约1707) 松下抚琴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清湘老人(朱文)、耕心草堂(白文) 题识:江树重(重)江水深,楚王宫殿在山阴。白云窈窕生春浦,翠带(黛)婵娟对晚晴(岑)。宋玉少时多讽咏,江淹老去倦登临。偏(扁)舟却上巴陵去,闲听孤猿月下吟。清湘老人原济写于一枝松下。
说明:带双重木盒
参考:1.《道园全集》卷四,页十九,古棠书屋。2.《道园学古录》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he。3.虞集《虞文靖公道园全集》卷三。4.《30周年记念展图录》竹荣堂编辑,光琳社1962年3月。5.《石涛名画谱》东京聚乐社编辑发行,1935年。
拍品右上空白处,题识有“江树重(重)江水深,楚王宫殿在山阴。白云窈窕生春浦,翠黛(带)婵娟对晚岑(晴)。宋玉少时多讽咏,江淹老去倦登临。扁(偏)舟却上巴陵去,闲听孤猿月下吟。清湘老人原济写于一枝松下”。题识中所录诗为元人虞集观王维之作而写的《题着色山水图》,出自《四库全书本 卷七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今存早稻田大学的《道园全集》卷四、页十九上亦存有虞集的另一首《题着色山水图》,为“巫山空翠湿人衣,玉笛凌虚韵转微。宋玉多情今老矣,闲云闲雨是耶非。”可见虞集对王维此作的爱重,咏之再三。石涛漫录之,或以追王维萧散落拓之意。又左下钤“耕心草堂”(白文)印,则此作当在1696年石涛定居扬州和草堂落成后的晚年之作。近现代对石涛的重新认识、学习和研究,首先自日本的青木正儿发起。青木所写《石涛的画与画论》,1921年在日本《支那学》杂志第1卷第8号发表,这是近代最早的关于石涛的研究论文,同时也是关于《石涛画语录》研究的最早成果。正是在该文中,青木正儿首次向画家和中国画收藏家描绘出了一个完整且立体的石涛形象;尔后桥本关雪的《石涛》一书于1926年在东京出版;再兼此后还有松岛宗卫、河井荃庐、金原省吾等对石涛有更深入持续的研究。自此掀起了日本对石涛作品的收藏大热。现藏于京都泉屋博古馆的《庐山观瀑图卷》即被定为日本重要文化财。关于石涛重要作品的收藏,迄今日本公私收藏的质与量在国际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同时对于日本石涛研究与石涛收藏的追溯,更是一个值得深入关注的课题。此石涛《松下抚琴图》,出自京都上田竹荣堂。在上世纪60年代竹荣堂编辑的《30周年纪念展图录》中,即有所藏石涛相关作品的著录可作参考。
这件井上有一创作于1980年的书法作品《佛光国师偈》,是一件足可载入现代日本美术史的重要作品。Lot2126 井上有一(1916-1985)佛光国师偈 书法 镜心 水墨纸本钤印:朴(白文) 题识:1980,4.16,Yuichi,海上雅臣敬题。
说明:带框 带YU-CHI出版图录
带《井上有一全书业3卷》复印件 带海上雅臣题签拍品来源于日本重要私人藏家。带日本现代著名美术批评家海上雅臣的题签。著录于《井上有一全书业》第3卷等出版物。
海上雅臣(1931-2019),日本著名的美术评论家。1974年创建艺术工作室、美术爱好者联谊会“六月风”,从事出版美术编辑、制作美术记录像片、举办展览会等活动。1994年《守贫挥毫三十年》获第16届意大利阿索罗国际美术电影节大奖。著述有《八木一夫作品集》、《栋方志功》《德国行为艺术大师——博伊斯》《井上有一作品编年总目》(全三卷)等。1979年,井上有一63岁时,他刚刚从教师的职务中退休,刚刚出版了告别过去的作品集《井上有一之书——1949-1977》,正准备全身心地投入新的创作之际,身体却出现了大问题,检查结果是肝硬化,被医生判决只有5年左右的生命了。
1980年,井上有一创作了《刎》《佛光国师偈》两件作品,他把对死亡的思索意识融入其中,临写出了禅僧遗偈中那种直面死亡的鲜烈的生的活力。死亡日日迫近,到1985年谢世前2年8个月的时候,他意识到生命确已无可救药后,就决定开始“遗偈”的书写。他决心每天以写绝笔的真诚度过剩下的人生。海上雅臣把井上有一这个阶段称之为“伟大的遗产——绝笔行”。海上雅臣是井上有一书法事业在日本国内最深刻的理解者和最有力的推动者,他认识到井上有一书法的开端是与西欧现代绘画第一线的抽象表现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并且认为没有这样的开端就难以想象有长达三十四年顽强不懈的书法轨迹。1991年海上雅臣在发表于《大井上有一展作品图录》的总论文章中这样论述:“有一用汉字与平假名写下的佛光国师偈等两篇作品告诉我们:如果对作为素材的文字运用自如,大可不必有汉字(表意)和假名(表音)之分。这一点在炭笔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关键在于表现力。”
海上雅臣把这件作品放在井上有一晚年书法思想彻底变革阶段前的重要代表作品来看待的。这件作品以汉字与平假名一起书写、再通过炭笔与墨的双重介入而最终完成。这种解构书法的“无法”之相,体现了井上有一现代书法思想的核心特征。此次横滨国际上拍的这件《佛光国师偈》,既是一件井上有一在生命与艺术转折重要阶段的代表作,更是受到海上雅臣独特深刻的美术史眼光予以加持的杰作,意义特别重大。器物方面,一尊隋代的铜鎏金菩萨立像,通体鎏金,法相庄严、气度雍容。面相方圆,大耳下垂,鼻直唇秀,双目微阖,神态沉静端庄。Lot288 隋代(581-618) 铜鎏金菩萨立像观音菩萨头戴花冠,花冠正面安住化佛弥陀,此为观音造像仪轨的典型特征,代表观音菩萨过去佛号正法明如来。观音菩萨跣足直立莲花宝台上,身量颀长,乃见隋代风尚。左手持葫芦形宝物作施与印状,右手亦持葫芦形宝物作施依印状。表示为观音倒驾慈航、再回入娑婆、重入世间教化救苦的大慈悲心。观音全身纹饰分布匀称,线条生动,颇具隋唐遗韵气势。花冠华美,云髻饰珠,宝缯垂至双肩。上身袒露,肩披帛带,胸前佩饰项圈璎珞,臂腕饰宝钏。下着束腰长裙,裙褶线条流畅清晰,均处理成庄重有疏密的直线状,与绕臂而出、交错垂于身前、自然飘举的帔帛形成动静对比,平添曼妙的变化之韵。璎珞、宝器亦与轻盈的衣饰相衬,更是灵动中见硬朗,气韵不凡。宝台为单层覆莲座式,观音左足重心完全集于莲蓬花心一点,右足脚后跟微微抬起,产生微妙优美的身体动势,犹如“莲花化生”之际,袅袅落定,尤臻禅意。此尊造像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隋朝观音菩萨像形制类似,尤其是二者微妙的略呈S形与C状的体态身姿如出一辙,这正是标志着摈弃此前造像的对称性结构、预示着即将兴起的盛唐造像的典型表征。此外双手均持宝物的隋代观音造像也是相对少见,这也是此观音造像珍贵之处之所在。而这件元代的剔犀如意云纹花口大盘,是横滨国际此次春拍,漆器方面的重要拍品。Lot176 元代(1279-1368) 剔犀如意云纹花口大盘木盒题签:昭和癸丑六月佳辰 囗也二巧匠田中鉴并识
说明:带题签木盒剔犀作为漆器工艺的一种,制作过程一般是在木胎上施漆,层层积累到一定厚度以后,再用刀以45度角雕刻出回纹、云钩、剑环、卷草等不同的图案。由于刀口的断面与犀牛角层层环绕的肌理效果极为相似,故名“剔犀”。剔犀工艺在宋代渐趋成熟、定型,元明时期达到高峰,到清代已鲜有剔犀漆器制作。
此花口大盘木胎,形制硕大规整,漫浅式,圈足。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豪放,如意云纹流转饱满,气韵深沉,为元代漆雕典型器。Lot1282 清乾隆(1736~1795) 仿官窑弦纹三系瓶Lot118 清早期(1644-1775) 紫檀嵌百宝人物故事纹笔筒Lot095 明末清初(约1627-1684) 紫檀八角花插Lot329 明代(1368-1644) 铜鎏金高浮雕龙纹双兽耳香炉Lot572 清乾隆(1736-1795) 碧玉雕灵芝纹如意Lot1208 清代(1644~1911) 青花缠枝莲纹六方贯耳瓶Lot1278 清乾隆(1736~1795) 蓝地黄釉五龙盘Lot1372 明代(1368~1644) 青花花卉纹大盖罐Lot1335 明代(1368~1644) 宜钧釉六象耳瓶Lot1304 清雍正(1723~1735) 官窑 釉里红三多果纹盘Lot1387 明崇祯(1628~1644) 青花通景西游记图纹花觚Lot2122 孙文(1866-1925) 书法“博爱” 横幅 镜心 水墨纸本
钤印:孙文之印(白文) 题识:孙文。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Lot2162 程十发(1921-2007) 二湘图 镜心 设色纸本钤印:十发(朱文)、鲈乡(朱文) 题识:十发写于海上西隅之不教一日闲过之斋。
说明:带镜框
程十发(1921-2007),籍贯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人。名潼,斋名曾用“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斋”,后称“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幼年即接触中国字画,但给他印象之深莫过民间艺术。194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工书法,得力于秦汉木简。他的画早年受陈老莲影响,晚年,画家多作花鸟画。Lot2179 黄胄(1925-1997) 采果少女 镜心 设色纸本钤印:黄(朱文)、胄(白文) 题识:黄胄画水囗临见 一九七三年夏夜。
说明:带镜框
黄胄(1925-1997),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黄胄擅长中国人物画和动物画,人物画善于运用速写的表现手法来抓住人物特征,风格奔放,生活气息浓郁。黄胄习惯画西北少数民族的生活。他笔下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藏族等。在近现代画家中,能把少数民族的人物刻画得那么生动的画家实在不多见。钤印:巢虚(白文)、陈忠肃公后舜弼(朱文)
说明:带木盒此幅巨制,为清代陈巢虚作品。无款,钤巢虚(白文)、陈忠肃公后舜弼(朱文)印。虬梅、山茶、紫藤在云蒸霞蔚、滩渚流泉的晨曦背景中,营造出一片早春欣欣向荣的景色。一块状如山巅的巨石从画幅右下凌空而起,上立一双雄鹰,它们的神态俯仰之间,颇带聛睨一切的傲然奋起之态。左下溪边巨石上,亦有一双喜鹊在欢快跳跃,似乎可以听到它们叫喳喳的报喜迎春之声。整幅画面,设色鲜丽,气势恢宏,融山水与花鸟、写意与工笔一体,既具法度,又富生气。代表了清代花鸟别具一格的富丽大气之象。
陈巢虚,清代画家,生卒年不详。此幅钤印有“陈忠肃公后舜弼”印。陈舜弼,宋人,家世未详。宋代冯时行有《和陈舜弼中秋有感》三首。陈巢虚作品在日本多有藏,近年陆续释出。有展览作品著录于《中国明清书画展图录》,光安芳堂,日中国交正常化纪念。
Lot2532 张瑞图(1570-1644) 书法 立轴 水墨绢本
钤印:张瑞图印(朱文)、天事斋(朱文)、笔研精良人生一乐(朱文) 题识:瑞图。
说明:带木盒
张瑞图(1570-1644),明代官员、书画家。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汉族,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人(今青阳镇莲屿下行)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崇祯三年,因魏忠贤生祠碑文多其手书,被定为阉党获罪罢归。他以擅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又擅山水画,效法元代黄公望,苍劲有劲,作品传世极稀。
Lot2540 一山一宁(1247-1317) 书法 立轴 水墨纸本题识:一山一宁。
说明:带双重木盒 带参考资料
备注:本件作品用纸为宋代花笺纸
参考:1.台北故宫博物院编,《宋代花笺特展图录》,2018年1月。2.笠原伸夫、西村惠信、宇野信夫、草柳太藏《别册墨》, 禅之书 /高僧墨迹的系谱,1988年4月第8号。
一山一宁(1247-1317),元朝临济宗僧人。出生于南宋淳佑7年,浙江台州临海人。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出使日本,留而未归,在日本成为镰仓时代临济宗大师,先后在建长寺、圆觉寺和净制寺修行。1313年,一宁因受退位后的后宇多天皇之邀请,至京都出任南禅寺住持,直至文保元年病灭于此。南禅寺是当时禅宗最有影响的传教中心,一宁至今仍被南禅寺纪念。一宁去世后被花园天皇追谥“一山国师妙慈弘济大师”称号。
一山一宁学问古博,精通从史学到诗歌各种文学体裁,开创五山文学,为日本佛教文学采取和遵循中国宋朝标准奠定了基础。他乐于施教,“师道柔婉,执翰畴之”,追随他的众多弟子成为了日本禅宗发展的关键人物,重要的有梦窗疏石、雪村友梅、虎关师炼等。他是将禅宗在新兴的武士阶层发扬光大的关键指导和推广者,是宋元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受尊崇的高僧大德。
一山一宁除在释教与文学方面的影响外,书法亦有很高造诣,尤擅草书。所书多以大道偈语、法语、题赞等为主要形式,语言率朴通俗、萧淡冲和、禅锋暗藏。今建仁寺藏《一宁草书立轴》,作于1315年;根津美术馆藏《一山一宁墨迹 进道语》,作于1316年,被认定为“重要文化财”;五岛美术馆藏《一山一宁墨迹 园林消暑偈》等,是一山一宁草书广为人知的代表作品。
参考注释:
1.《元史》卷20,成宗本纪,大德3年3月癸巳(1299年4月13日)条,“命妙慈弘济大师、江浙释教总统补陀宁一山赍诏使日本”。
2.《镰仓年代记》,正安元年10月8日(1299年11月1日)条,“宋朝僧正子昙一宁参着镰仓、一宁持大元国书”。
此幅草书轴,书“正法眼涅盘妙心”七字,运笔洗练从容,气质静穆高古,若空谷生云,自然而然。是一山一宁这位被目之为日本禅界草圣所书的珍贵墨迹。然而更非比寻常的是,经专家细加观察、研究,发现这幅珍贵的作品所书用纸竟是传世极为罕见的宋代花笺!这是继2018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宋代花笺特展」后,首次在博物馆以外的日本拍场惊现这种美得无与伦比的传说中的宋代砑花笺。
“花笺”泛指经过装饰的纸。宋代花笺以砑花笺为核心,“砑花”是利用雕版在纸上研压出凹凸纹饰的特殊技法。文献上记载的砑花笺可以追溯到五代,然而传世实物则以北宋为最早。在「宋代花笺特展」序言中提到,“但因传世宋代砑花笺被公布的数量极少,几个著名的例子总是重复被引用,导致宋代砑花笺一直给人很稀罕的印象。但实际上,台北故宫研究院的研究者发现在收藏的宋代书画中,那些过去被误认为是素笺的书法,是由于制作技法、装裱过程等因素,再加上历经近千年的风霜岁月,使得这些纹饰在辨识上已相当困难,唯有利用特殊的摄影技法,才能将这些消失近千年的纹饰重现。
值得庆幸和惊喜的是,此次这件一山一宁书法的宋代砑花笺装池古雅、保存状态相当良好。以淡色褐赭色单色雕版水印的山崖殿宇瑞云纹清晰完整,极为精致雅丽。对比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次特展甄选出品的宋代砑花笺书法名品,比如如宋徽宗《池塘秋晚图》卷、蔡襄《思咏帖》、张即之《致殿元学士尺牍》册等,二者可谓千古辉映之胜景。
在日本禅书墨迹史上,希玄道元的《普劝坐禅仪·入宋传法沙门 道元撰》(国宝)一直被认为是唯一的采用宋代砑花笺书写的作品。一山一宁这件作品的出现,可作为改写这一历史的实证,意义重大。
参考数据:
1.台北故宫博物院编,《宋代花笺特展图录》,2018年1月。
2.笠原伸夫、西村惠信、宇野信夫、草柳太藏《别册墨》, 禅之书 /高僧墨迹的系谱,1988年4月第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