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 注册 服务热线:400-608-1178

信息详情 INFORMATION DETAILS

14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领衔,艺珍艺术第八回拍卖会台北举槌
2020年11月05日 来源:

11月8日下午1点,艺珍艺术拍卖会第八回将在台北举槌。联拍在线全程直播,并提供实时同步竞拍技术和服务支持。



此次拍卖,共推出佛造像,精美玉器等拍品215件。佛教艺术历来都是艺珍艺术的长项,是次拍卖的领衔之作为一件14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本尊佛像为西藏最辉煌时期的作品,法相庄严,体量硕大,品相完美。该作品与2017年香港佳士得、2018年纽约佳士得以及巴黎佳士得的三件释迦牟尼佛,无论造型和工艺都异常相似。三尊分别以5090万港币、361万美元、近100万欧元成交,三件作品被称为兄弟释迦,如今第四尊即将在艺珍艺术第八回拍卖登场,值得期待。( 参阅:1.香港佳士得,2017/5/31,Lot2804,西藏十三/十四世纪鎏金铜嵌银释迦牟尼佛坐像,HKD 50,940,000。2.纽约佳士得,2018/3/21,Lot306,西藏约1400年嵌银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USD 3,612,500。3.巴黎佳士得,2018/6/31,Lot212,西藏十五世纪鎏金铜释迦摩尼佛坐像,EUR 967,500。)


精品一览





Lot 2494

14世紀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

规格:H:34.5 cm

起拍价格:6,000,000 新台币

本尊釋迦牟尼佛像為西藏最輝煌時期的作品,燦爛金黃的鎏金,是由一層層堆迭的深厚,與尼泊爾造像單薄而明亮的鎏金效果不同。佛陀的髮髻高聳,上頂鎏金寶珠。佛陀寬額,呈圓弧形,白毫以嵌綠松石表示。雙眉弧線輕挑,雙目低垂,處在禪定狀態中,鼻樑修直,雙唇微抿含笑,下頦正中部分有明顯的隆起,耳垂明顯拉長下垂,頸部有三道吉祥紋,均是佛的特徵之一。佛著福田式袈裟,衣緣處塹刻紋飾,袈裟的衣襟和布片之間表現的縫線是用連珠紋表現出來,連珠紋顆粒大小幾乎相同,可見工藝精湛。本尊造像中可見尼泊爾色彩,而與尼泊爾造像不同的是此尊佛陀像背面完用採用如同正面般的精工製作,與尼泊爾造像不重視背後加工不同,這是西藏造像的特點。透過薄透貼體的衣質,軀體的自然起伏和變化更加突出。身姿挺拔渾厚,與西藏初期造像身軀多半粗短有了改變,兩肩圓滿豐腴,身軀及四肢肌肉圓實柔軟,看上去雄健有力,氣勢非凡。跏跌端坐於蓮花寶座之上,左手置雙膝上結禪定印,右手置右膝結觸地印,表現的正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降魔成道的姿勢和形象。蓮座為雙層束腰式,造型大器,雕刻精緻細膩,寬肥飽滿的雙層蓮花瓣上下對稱分佈,蓮座的上下邊緣又以連珠紋裝飾一周。整體造型大方,氣勢雄健,做工精緻,法相莊嚴,體量碩大,品相完美,體現了極高的雕刻藝術水準,堪稱西藏中世紀的代表性作品。

藏風格的銅造像。高達近35公分,工藝精湛細膩,經歷百年時光依舊金黃耀眼,可見其珍貴。



Lot 2427

遼代銅鎏金六臂大日如來像

规格:H:16.5 cm

起拍价格:1,500,000 新台币

佛像面型圓潤,典雅飽滿,髮髻整齊的梳理於頂,上刻一化佛。眼神微睜,如朦朧睡眼般是遼代佛像的特徵之一,雙眉之間的一點白毫是佛陀的體現,嘴巴小巧微張,慈悲祥和。上半身較為修長,兩肩寬厚,雙腿自然的盤坐於蓮花台坐上,端莊大方。衣紋表現強烈質感,自然流暢的褶皺,婉轉靈動。高大仰蓮瓣台座風格鮮明,蓮瓣寬肥飽滿,舒展自如,花瓣尖端又向外翹起,生動自然,是典型的遼代造像藝術風格,帶著濃鬱的地方特色。

本尊造像璀璨的金色被包裹在歷史長河中,然細膩生動的鑄工,實是遼佛精品中的精品,加上類此題材十分少見,在1996年的紐約佳士得一尊遼代銅鎏金六臂菩薩坐像拍出28.7萬美金,可見類此拍品的珍稀程度,為本件拍品參考。



Lot 2442

清代白玉留皮駿馬飲水圖

规格:H:13.6 cm

起拍价格:1,500,000 新台币

本件山子取整塊上選白玉籽料為材,玉質溫潤,潔白細膩,依玉料形狀雕琢,立體圓雕而成。玉石一面,玉匠巧作雕出層層山岩,古松依偎,三匹肌肉壯美的駿馬低頭飲水;另一面洞穴中,平臺上兩匹駿馬一回首一低頭,平臺下鏤雕細膩花紋,古松依附山岩聳立在旁。工匠對山石、樹木、花草、馬匹的特徵,把握到位,刻劃細膩。在僅十多公分的寸尺空間,卻能營造出寧靜悠遠、相似卻又感受不同的兩個場景,可從此見清代玉山子雕琢受清初“四王”畫風的影響,山石佈局穩重,層林迭起,意境清淡,在雕造時力求古樸莊重,用刀平穩,轉折圓潤,風格迥異於民間玉器裁花鏤葉的裝飾作風。

作品可見匠人爐火純青之工藝技術,運用圓雕、高浮雕、淺浮雕、線刻、多層透雕等多種技藝表現動物、山石、草木等。巧妙運用帶皮的色澤營造出形神兼備、妙逸並具的佳作。

出版:吉光片羽-文明密碼,2015年9月,頁251。                                      



Lot 2486

西周鳳鳥柄形器

规格:L:8.9 cm

起拍价格:1,500,000 新台币

「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是周人的一個美好傳說。本件柄形器以鳳鳥為主題,體現了周人的寄託。西周玉柄形器多光素無文,唯有少數會在上琢刻紋飾,並只在高等級墓葬中出土。此件玉柄形器,體扁平,一端為榫,似為器柄,另一端外廓以鳳鳥為形。雙面皆琢刻紋飾,鳳眼為圓形,頂翎翹起於頂端,尖喙于前端向內勾起,長長尾翎揚於後側。如同傲立的神鳥,昂首振翅。全器通過大斜刀表現鮮明的時代遺痕,主題寓意深遠,是西周玉器中一代表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西周柄形器多可見以鳳鳥為紋飾,如故宮博物院所藏的《西周青玉鳥獸紋柄形器》與典藏於上海博物館的《西周玉鳥紋柄形器》,而本器是以鳳鳥為形,更為稀罕。





Lot 2490

西漢夔龍玉觿

规格:L:7.7 cm

起拍价格:1,200,000 新台币

本件西漢時期夔龍以夔龍為形,玉質溫潤清透,帶有深褐沁色,濃厚包漿是歷經時代變遷的證明。龍首與獨角時代風格明確,張口,齒相連,細瘦的身形優美順暢,長尾勾起,造型深具匠心。紋飾中留有細膩的磨制痕跡,局部附著堿殼泥土。





Lot 2364

14世紀 尼泊爾大成就者甘達巴雙身像

规格:H:14 cm  

起拍价格:1,000,000 新台币

本尊造像於文物出版社2015年所出版的《師道-遼樓居藏14至17世紀藏傳佛教上師像》書中對本尊造像有巨細靡遺的研究。(頁248-253)造像頰額飽滿,五官緊湊立體,體現了典型的尼泊爾造像特徵。主像甘達巴眉頭微蹙,眉目細長,飾圓形耳鐺,鼻尖下壓,高鼻小口,嘴角微微上揚,面頰略向耳根處收縮,面相具忿怒威厲之感。挽髮髻,飾寶珠、花蔓於頂,佩戴五葉形頭冠系寶繒,頭冠樣式脫胎於13世紀尼泊爾造像風格,但已簡化,中間葉冠較大,其餘四冠簡約、細小,髮辮分為兩股披肩,是典型的印度法式,常見於尼泊爾菩薩、大成就的造像中。造像尤其注重葉尖捲曲和輕盈感,這與14~15世紀時代風格相吻合,14~15世紀的西藏造像在尼泊爾風格的影響下,多注重植物紋樣捲曲感和連綿不絕的流暢性,最為典型的即是纏枝蓮紋樣,這種捲曲自然美感的追求在人物鬚髮、寶繒、臂釧以及蓮座的蓮瓣裝飾上也有所體現,永樂時期的造像將其發揮到極致。

明妃面容相對嬌小,與主尊相協調,作迎合狀。頂上佩戴聯珠紋頭冠,飾以摩尼寶珠,與主像腕釧裝飾相呼應,其後以花蔓裝飾,小巧別致。寶繒的系搭較為自然,並非常見的、較為華麗的扇形樣式,這應與一絲不掛、不著衣飾的整體形象相呼應的,在15世紀的西藏造像中也可找到與其相互印證的實例。

來源:1.有容文物藝術舊藏;

2.香港翰海,2015/10/4,Lot 044;

3.古天一, 2017/12/22,Lot 4027。

出版:1.文物出版社,《師道:遼樓居藏14至17世紀藏傳佛教上師像》,2015年5月,頁248-253;

2.有容古文物藝術,《妙相梵容》,2009年9月,頁24-25。



Lot 2387

14-15世紀 尼泊爾紅銅鎏金大成就者像

规格:H:17.8 cm

起拍价格:1,000,000 新台币

本件造像保存完整,時代地區風格鮮明,且流傳有緒。造像頰頜飽滿,凝眉,圓目,眼珠微突,鼻翼寬碩,雙唇微呲,雙耳垂長。頂飾花鬘,髮髻塗藍色。身向左傾,以左手撐於身後蓮台,右手托金剛杵,肘部搭於右腿根部,右腿微翹,呈遊戲坐。寬肩細腰,鼓腹,上身裸,斜披帛帶與雙股聯珠瓔珞,下身著裙,腰系飾三寶珠絲帶,絲帶邊緣呈三股垂於腿間。

半月形雙層蓮瓣、仰覆蓮座,上飾一圈聯珠紋,下留有寬邊,聯珠紋飽滿、勻稱,打磨光潔,蓮瓣細密且小巧,瓣尖微挑,蓮座造型幾與本次拍場另一尊《大成就者甘達巴雙身像》如出一轍,只是蓮瓣排布更為緊密。

從造像風格判斷,此尊大成就者造像體現了濃鬱的14~15世紀尼泊爾藝術風格,其眉頭裝飾性的曲線、鼻根處勾勒出的凸起、杏核圓目和豐潤的臉頰等面相特徵與寬肩細腰、筆直健挺的小腿的身體造型,以及排布細密的雙層蓮瓣和身披長至腿根的聯珠瓔珞等裝飾特徵,均可與14~15世紀尼泊爾金銅作品做比對。造像底座內部陰刻三個天城體梵文,(見底部圖)常見於尼泊爾造像之中。另外,就造像工藝而言,此尊造像主體為實心鑄造,底座為空心,整體施鎏金。較於空心鑄造方式,實心鑄造顯然更為耗材,常見於銅礦資源較為充裕的地區,如尼泊爾、阿富汗等地,西藏本土罕有,這也為確定造像產地提供了依據。

來源:1.有容文物藝術舊藏;

2.香港翰海,2015/10/4,Lot045,14-15世紀大成就者像,H:17.8cm,估價HKD 520,000-580,000;

出版:文物出版社,《師道:遼樓居藏14至17世紀藏傳佛教上師像》,2015年5月,頁254-257。



Lot 2393

明代一品文官白玉帶板一套 (16件組)

规格:尺寸不一

起拍价格:1,000,000 新台币

本套文官配戴的玉帶板以白玉雕琢而成,局部受沁呈淺褐色,質地潤澤細膩,帶有溫潤光澤,典雅悅目。帶板又稱為帶銙 ,此套帶板由四塊長方形、四塊正方形,四塊長條形和四塊桃形,共計十六塊組成。雕工精細,每塊都是由內凹的連珠形串聯成邊框,中間為雙層透空鏤雕,上層刻畫仙鶴振翅高飛,又像在翩翩起舞,在前鶴鳥曲頸低頭回首似欲與在後鶴鳥交談,在後鶴鳥頭昂首,正視在前鶴鳥,欲言又止;雙鶴鳥基本造型相似,圓頭、大圓眼、長尖喙、細長頸、雙足細長,雙翼羽紋刻畫細膩,描繪入微,線條帶有明顯「粗大明」幾何線條的風格。其底層以流雲卷草紋為輔助紋,亦為明代雙層鏤雕常見的紋飾之一。        



Lot 2409

明代武官一品帶板一套 (18件組)

规格:尺寸不一

起拍价格:1,000,000 新台币

玉帶板又稱為玉帶銙,從十幾塊至二十幾塊不等的扁平玉板,鑲綴在腰帶上,用於彰顯古代官品爵位的身份標誌。自唐代開始流行,明代時一品以上官員方許佩用玉帶。玉板基本都以優質的玉料與工藝琢制,代表了當時較高的工藝水準。從使用者的品秩上的嚴格規定也決定了其存世量相較於其他明代玉器少很多。不同的官階品級使用不同的圖騰紋飾,此套帶板主題為麒麟。自古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多用麒麟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唯一品武官才能配戴。

此套帶板由八塊長方形、,二塊長條形、二塊圭形和六塊桃形,共計十八塊所組成。白玉質,質細膩通透,除了二塊長條形外,其餘每一塊皆琢刻生動靈活的麒麟紋飾。,成熟的透雕技法,刀工爽利大方,麒麟軀體雄偉,圓眼卷鼻,張口露齒,鬃毛衝刺,四蹄臥於腹下,通身琢刻鱗紋,火焰紋尾巴,神態生動自然。整體走刀準確,鏤空、減地、打磨、拋光無一不精。

出版:吉光雅集Ⅱ,2008年11月,頁116。      




Lot 2431

清乾隆玉雕松竹梅書卷臂擱

规格:21x 6.7 cm

起拍价格:800,000 新台币

臂擱雕琢成書卷形,兩側長邊向後彎卷,上下端呈弧形,與故宮博物院藏《清代書卷形玉臂擱》形制相同。本件臂擱玉質潔白盈潤,細部帶有褐色斑紋,別具巧思。兩面皆雕琢紋飾,正面以淺浮雕山石與竹紋,竹紋節節分明,枝上生出細小枝葉。背面琢刻「喜鵲登梅」,兩隻喜鵲姿態各異,巧立于梅花枝上,細節刻畫相當細膩,梅花綻放的典雅之態,喜鵲仰望的輕盈動態,將寓意吉祥的主題表現的動靜相容,為清代玉器的代表之作,在同時期中實屬佳作。

出版:吉光片羽-文明密碼,2015年9月,頁236-237。        



Lot 2386

商代白玉牛首(單面工)

规格:W:4.3 cm

起拍价格:700,000 新台币

玉牛首以白玉雕琢而成,玉質潔白透亮,帶有溫潤的柔和光澤,右上角帶黑褐色沁,局部附褐色沁斑。正牛首面,雙牛角彎曲對稱,額頭中間部分琢有數十道互相平行的倒「人」字紋,似羽毛紋狀,十分精細。類此表現手法在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的商代晚期牛面玉佩,以及河南省安陽市小屯11號房址出土的商代晚期獸面形玉佩,兩件作品雙角之間皆飾有與本件相似的「人」字紋,可為參考。玉牛臣字形雙眼,碩大有神,鼻作卷雲形,額頭中央一小穿孔,可做穿系。背面光素。

商代玉獸面紋多作扁平浮雕形,本件作品刻畫具有鮮明的商代玉器特點,如臣字眼、雲頭鼻,頭部兩側琢有捲曲角狀裝飾等等,且為上好白玉刻化而成,玉質溫潤透亮,在以文化取勝的高古玉中更為珍稀。          


Lot 2457

戰國鐵挫金銀臥牛

规格:L:6.5 cm

起拍价格:650,000 新台币

鐵牛體形碩大,重量非常,身體比例勻稱,呈臥姿,姿態溫馴。雙耳貼于牛首,雙眼圓睜,眼球中間挫金,炯炯有神。頸背部、四足的肌肉線條分明,雖呈靜態,然可看出牛身清晰有力的刻畫。鐵牛用料劄實,外表通體採用挫金銀技法裝飾,展現戰國時期冶煉鑄造工藝的極高水準。

鐵牛形神兼備,華麗的裝飾展現其令人讚歎的藝術境界。如此精美的鐵牛,證明瞭牛和牛耕在當時生產中的重要地位。    






Lot 2337

紅山文化玉豬龍

规格:4.8 x 3.8 cm

起拍价格:600,000 新台币

玉豬龍通體受沁,帶淺白色及褐色,黑色生坑沁斑。整體圓雕C形蜷身,龍首碩大,五官紋飾刻畫誇張傳神,圓型巨目,炯炯有神,造型粗曠,因不同砣具運用而成或深或淺刻痕,鼻樑間出多重皺褶,口略張開,以陰線紋表現寬嘴,形似豬,故稱豬龍。圓滾厚重,線條有力,極具神韻,是紅山文化特有的豬龍造型。中間以管具對鑽打出一大圓孔,孔沿線條圓滑,頸際鑿有一小圓孔可用於穿繩系掛,孔邊留有清晰的使用痕跡。玉豬龍整體造型帶有原始的質樸美感,線條不若戰漢時期的流利順暢之感,然純厚的古樸韻味鮮明可見。


Lot 2491

西漢白玉覆鬥印

规格:印面:2x 2 cm

起拍价格:600,000 新台币

玉印取材白玉,玉質細膩晶瑩,呈色清透白亮。整體作覆鬥式印,因其形如倒置的量鬥而得名。玉印表面光素,打磨細緻,棱角分明,線條有力,頂部呈方台鈕,從中穿打孔。整體造型古樸,石理精堅,配合絕佳玉料,秀麗端方,視覺效果協調,為漢代私印佳作。

印面刻文佈局嚴謹工整,比例協調;字形方圓相兼,古樸流暢;刀法簡潔嫺熟,遒勁有力。漢代私印可分姓名印、吉語印、肖形印三類,其中姓名印所用紐式均為覆鬥紐,紐式則主要有三類:鼻紐、龜紐和獸紐,有的鼻紐兩端立于印背中央,呈覆瓦狀,後人稱瓦紐,有的印紐兩端鑄于印背邊緣,呈橋狀,後人稱橋紐。獸紐則流行虎紐、辟邪紐等。

出版:吉光雅集,92年12月,頁75。      



Lot 2369

西漢冰糖瑪瑙臥羊

规格:H:4.4 cm                                        

起拍价格:500,000  新台币      

冰糖瑪瑙是戈壁石的一種,也是瑪瑙的一種。質地堅硬,摩氏硬度為7~8,色像霞光,潤似水晶,含有多重微量元素。有招財、辟邪、保平安的寓意。主要產自內蒙阿拉善、新疆、外蒙等戈壁地區。冰糖瑪瑙的特色為半透明狀,本身帶有質地瑩潤的紋理和色澤,具備天然之美。

本件臥羊以整塊冰糖瑪瑙琢刻而成,羊呈俯臥狀,昂首挺胸,雙目圓滾,張口露齒,雙角向後服貼羊首卷起,四腿曲跪,造型豐滿,線條流暢。兩側浮雕飛翼,再以淺刻陰線表現羽翼處及腿部毛紋,雕琢精緻細膩。本件作品除了展顯漢朝雕琢工藝之精湛外,更重要的是透過作品所表達當時人們的求仙觀念,讓獸披上羽翼翅膀,展現升仙得道,寄望長生不老的思想。如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周陵鄉新莊村出土的《西漢玉辟邪》或是現藏故宮博物院的《漢代玉天馬》,以及今年七月香港佳士得Lot2867《漢代玉辟邪》,都可見此思想的體現,皆可做為參考。



Lot 2422

戰國銅挫金銀帶蓋油燈

规格:H:11.5 cm  OD:10 cm

起拍价格:500,000 新台币

本件油燈為球型體,造型渾圓飽滿,口沿內斂,上有淺蓋,與油燈身相連,油燈身側附有一活環耳。底部平緩,下有圈足。油燈的器心有針柱狀燈焊。全器表面覆滿挫金銀紋飾,奢華絢麗。紋飾相當精美,頂部所飾線條華麗具有流動感,金銀相間,閃亮奪目。器身以銀線與幾何錯金塊狀交錯,線條流暢,動感極強,使得原本帶著古拙造型的戰國油燈變得特殊華貴。

挫金銀工藝的器物十分罕見,較可見於裝飾在青銅上的使用,始於春秋中期,盛行於戰國。正由於挫金銀器物的少見,說明帶有此類紋飾的器物使用者之身分尊貴。關於挫金銀技法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學者詳細的論述。以本件作品而言,除了運用線狀紋飾外,還有許多塊面紋飾,而塊面紋飾的鑲嵌較線狀紋飾更為困難。近期倫敦佳士得即將上拍的一對東周時期錯金銀車飾,估價落在60萬歐元-100萬歐元,可見類此工藝品的精貴。戰國時期所出土的油燈數量相當稀少,且如此件作品的高難度工藝更難能可見,彌足珍貴。



Lot 2469

清代白玉福壽活環蓋盒

规格:9.2x 7.8 cm                                    

起拍价格:500,000 新台币

此盒以上等玉材琢刻而成,玉質溫潤細膩,整器摹壽桃為造型,造型圓中帶尖,桃實飽滿豐潤。盒面運用鏤雕和浮雕技法雕刻桃葉、枝幹,盒底雕刻枝椏,設計巧妙,線條婉轉曲折,盒與蓋有活環相連,活環設計成枝幹的延伸,別具巧思。活環的運用需要先雕出活環,再去掉多餘玉,用料奢華。活環完成後再開料掏膛,琢刻紋飾,相當耗費工時,深具工藝難度。

盒內貼有“三槐堂”,在古代又被達官貴人、名流大家譽為“槐蔭啟秀”,這出自《宋史?王旦傳》。北宋初年,尚書兵部侍郎王祜寫文章、做官都很出眾。他相信王家後代必出公相,於是在院內種下三棵槐樹,作為標誌。王祜植三槐,是借用三槐喻三公。《周禮?秋官?朝士》中有“面三槐,三公位元元焉”的記載。所謂三公,是當時朝廷中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周代時乙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來,王祜的兒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當時人稱“三槐王氏”。

桃自古便被賦予神秘吉祥的寓意,如《尹喜內傳》:“老子西遊,省太真王母,共食碧桃、紫梨”。《神農本草經》就把桃稱為“玉桃,服之長生不死”。張華所著的 《博物志》 則記載了漢武帝宴見西王母食仙桃的故事,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形式上,都確立了漢文化中仙桃指代長壽寓意。本器材美工精,工藝精湛,格調高雅,實屬佳品。

出版:吉光片羽-文明密碼,2015年9月,頁249。



Lot 2477

17世紀時其吉款赤壁夜遊圖

规格:20 x 22 cm      

起拍价格:500,000 新台币

橢圓形竹雕筆筒,以去地高浮雕技法表現東坡赤壁夜遊的情景。眾人泛舟於赤壁之上,一葉扁舟,一人掌舵,小童於船頭燒水煮茶,東坡與兩位友人坐臥船中,意態閒適,刻劃精妙傳神,動感十足。江中湍流洶湧,岸上山岩,怪石鬆虯,頗具意境,雕琢深見功力。運用高浮雕、圓雕等技法表現,遊刃有餘,雕刻大刀闊斧,刀不苟下,每一線條都展現深刻力道。此筆筒刀法老辣,可見匠師技藝過人之處。

本器出自於清中期到晚期的竹雕刻世家,嘉定地區的時氏一門第二代時其吉之手。時其吉,字大生,生卒年不詳,活躍於清嘉慶年間,時鈺之子,江蘇嘉定人(今上海市)。擅長深刻善摹名勝山水圖,成一器非兩月不可。時氏一門,數代從事竹雕刻事業,從其家族竹雕刻技藝的傳承與演變,可以略窺嘉定派竹雕刻工藝的演變。時氏家族從第一代習得竹刻技藝的時鈺與時學庭兄弟開始,將技藝傳給第二代的時其吉、時其祥、時其泰,第三代時澄之,第四代時汝鑒,第五代時以成,第六代時大經,第七代時湘華,為世代薪火相傳的竹雕刻世家。

全器雕琢細緻,峰巒重迭,為時其吉的竹刻風格。東坡赤壁夜遊圖空白處銘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一段「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恰恰道出意境之浩渺闊大,實為難得一見的傑作。                              





Lot 2489

唐代黃玉蟬

规格:L:6.4 cm          

起拍价格:500,000 新台币

玉蟬以黃玉圓雕而成,局部受沁帶有褐色沁斑,玉質溫潤縝密。蟬首略呈橢圓形,兩側雕琢突出大眼,背部及腹部琢刻凸起棱線,蟬翼緊貼於背上,典雅秀麗。器型不同於漢代玉蟬的輕薄,而是略為鼓起帶有厚度。全器樸拙可愛,在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出新的藝術風格。趨向寫實的方向的表現手法,是一種飽滿、健康、蓬勃向上的時代風貌。



Lot 2352

明代銅鎏金寶冠觀音坐像

规格:H:17.7 cm    

起拍价格:450,000  新台币                                    

尊像精銅鑄成,鎏金朗潤燦爛,為地藏菩薩。結迦趺坐,頭戴五葉寶冠,辮發橫垂兩肩,富有裝飾情趣。尊佛高額寬廣,面容飽滿圓潤,細眉如柳葉,眼瞼略低垂,直鼻高挺,唇瓣厚實,嘴角上揚,神態安詳寧靜。雙耳肥厚,垂戴輪花珥璫,身披通肩式袈裟,下著長裙,裙緣垂地,腰間束帶,衣薄貼身,胸前飾連珠式瓔珞,衣折紋理流暢自然,極富藝術美感。菩薩右手高舉當胸,拇指與中指並撚結說法印,左手掌心向上,手托寶珠,手指線條柔和寫實,製作工藝精湛。

地藏、觀音、普賢及文殊為中國佛教受眾最廣的四大菩薩。據《地藏經》載,地藏菩薩之形像約于唐代開始出現在中國,其形象多戴五方冠,手持如意寶珠及錫杖。《地藏菩薩本願經》記載,地藏菩薩曾為婆羅門女,因佈施供養,使其母得以出離地獄苦難,後更發「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宏誓,成就菩薩果位,救治地獄眾生。本尊造像為明代漢傳風格,體態豐臃,飽滿結實,線條簡潔流暢,頭部比例略大,整體形象穩重端正,具有超凡脫俗與高雅聖潔的崇高丰姿。



Lot 2468

清代白玉雕和諧蓮藕蓋盒

规格:L:10.8 cm                                        

起拍价格:400,000 新台币

本器取整塊上好白玉玉料雕作而成,玉質瑩潤。蓋盒主體為蓮花雕雙蟹,蓋盒呈蓮藕形,蓋上螃蟹戲蓮藕,雕工細膩,刀法嫺熟精湛,打磨光滑,造型渾厚飽滿。盒身雕刻著螃蟹盤繞蓮花枝葉之上,枝葉攀扶,莖須繚繞,荷葉為底,荷葉邊翻卷自然,全器呈現繁茂富麗之態。盒內深膛,弧壁,壁內光滑。

荷花蓮藕為明清時期的傳統題材,因寓意「清廉高潔」、「多子多福」的精神於玉雕作品的表現物件,且蓮藕中通外直,因此人們把蓮寓為君子,以蓮花來借喻人的生性高潔。本器又雕兩蟹,主要帶有和諧之意。全器寓意美好,靈動柔美,兼具逼真寫實與藝術表現,實乃文房不可多得之擺件。


Lot 2470

18世紀白玉雕錦荔枝蓋盒

规格:L:9.6 cm            

起拍价格:400,000 新台币

蓋盒取整塊白玉琢磨而制,質地細膩光潔,瑩白透亮。設計相當精巧,是仿大陸北方的苦瓜而製作的。蓋與身結合緊密,全器巧雕瓜果枝葉,枝葉掩映攀扶於凹凸不平的皮紋上,寫實細膩。整體工藝並用清代精湛的圓雕與鏤雕技法,兼以細緻的打磨拋光,刀法嫺熟精湛,呈現出絕妙的作品。

在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典藏一件《清代白玉錦荔枝》可為本件作品參考。「錦荔枝」為「苦瓜」的雅名,「苦瓜」另一名為「癩瓜」,是一種觀賞用的植物。但因「苦瓜」或「癩瓜」的名稱不雅,所以在乾清宮東暖閣的原錦匣上,就寫著「白玉錦荔枝」的定名,這也可見內廷對器物命名之用心及雅致。清代葉申薌作《減字木蘭花·錦荔枝》詞:「黃蕤翠葉,籬畔風來香引蝶,結實離離,小字新偷錦荔枝。但求形肖,未必當他妃子笑。藤蔓瓜瓤,豈是閩南十八娘。」  

出版:吉光片羽-文明密碼,2015年9月,頁249。


Lot 2433

清乾隆玉雕淩霄花花插

规格:8 x 8.2 cm

起拍价格:350,000 新台币

本件作品采整塊白玉玉料圓雕成而,質地細膩透亮,泛有溫潤油光,局部有赭色皮。雕琢以歷代詩人吟詠之物件-淩霄花為題材。三朵淩霄花,花萼相連,兩朵拔蕊怒放朵,其一呈直立喇叭形,花瓣舒展向外盛開,花心中空用以插花,另一盛開花朵則彎曲於旁。餘一朵含苞待放的依偎在側。花瓣形象生動,中間略厚,呈現的寫實立體。下承花葉與飽滿靈芝,充滿吉祥寓意。本器將姿態優美的淩霄花化為實用花插,取材精良,穿插合度,疏密有致,充分展現乾隆時期的精湛工藝。

淩霄花名紫葳、苕華。在豔陽高照夏季開出亮麗的橘紅花朵,常出現在中國園林之中,也是歷代詩人吟詠之物件,早在《詩經》就有記載:「苕之華,芸其貴矣」;李時珍形容淩霄花:「附木而上,高達數丈,故曰淩霄」;陸游則曾用「高花風墜赤玉盞」來形容淩霄花之美。                        




Lot 2377

元-明代盤龍山子

规格:H:9 cm

起拍价格:300,000 新台币

山子以整塊玉料雕琢而成,局部留皮,包漿圓熟。鏤雕一龍穿行於山子之間,龍自背面基部攀援而上至正面,龍首高昂,雙目飽滿圓凸,尖鼻上翹,大嘴張開露出利齒,龍角後掠,鬃毛刻畫的細如遊絲,姿態氣宇軒昂。龍身修長靈活,輾轉騰挪,龍爪回勾似鷹,充滿動感,四肢矯健有力,粗壯威武。龍身上琢刻繁複,肢端皮膚皺紋及趾爪細節皆清晰分明,形像生動,不怒自威。

元代玉器承延宋、金時期的藝術風格,採取起突手法,隨形施藝,透雕技法純熟,活靈活現的玉龍暢遊于靈石之中,頗具元人雄健豪邁之氣魄。龍身上的刻畫運用深痕陰線,線條粗重,使紋飾起凸高,時代特徵鮮明。整塊玉雕巧用俏色,以褐色皮章襯托出別具巧思之處。




Lot 2430

清乾隆《禦製山雞舞鏡詩》小冊頁

规格:7.5×6.5 cm                                      

起拍价格:300,000 新台币

此件冊頁乃是袖珍玲瓏版,紫檀封皮,正面中央由上至下陰刻填金禦制山雞舞鏡詩。冊頁內乃是以書法撰就禦題詩,筆觸清晰,字跡線條流暢,尾落臣金簡敬書,其後朱印臣、簡,此類袖珍版冊頁多為乾隆皇帝把玩賞閱之物。

乾隆皇帝有文人氣質,喜吟詩作賦,其一朝文臣亦經常以乾隆禦題詩為本,其後以書法成文,進貢於乾隆,以博取皇帝之心悅,故而清宮舊藏中常見有此類作品。因為是用於皇帝賞玩品味,所以選材精良,多以紫檀為皮,字有法度。據查清宮舊藏的資料,此類袖珍版冊頁應是置於皇帝的小型多寶箱內,有冊頁、亦有手卷,均為微型版,可用於出遊涉獵之時攜帶,便於隨時取出。

來源:香港蘇富比2004年04月25日,Lot 84;

香港蘇富比2010年04月08日,Lot 1831。


Lot 2463

清代玉雕童子抱瓶

规格:7.4 x 10.4 cm            

起拍价格:300,000 新台币

以童子作為題材的玉雕作品經久不衰,始于宋代,興盛於明清。有多種不同的美好寓意。本件以整塊玉料琢刻而成,質地細密油潤如脂,器形獨特。中間為圓潤的寬腹瓶身,兩童子立于側邊,一邊童子手持蓮花,一邊童子戲球,姿態各異。童子開臉圓潤,刻畫生動,衣褶線條自然流暢。

本件作品童子題材經典,但整體造型少見,設計精巧。童子刻畫純樸天真,饒有童趣。玉雕在清代可謂是蓬勃發展,除了當時時代背景強而有力地推動了玉雕的發展進步外,再加上當時玉料充足,如本件作品便是選用極佳玉料整塊琢刻而成。


Lot 2471

清中期白玉素盌

规格:D:7.3 cm                    

起拍价格:300,000 新台币

本件白玉素碗由整塊上等白玉刻琢而成,素面無紋飾,正如乾隆皇帝所主張的「良玉不琢」,將玉料本身的溫潤細膩,通透純淨盡覽無遺。直口,深腹,線形柔暢,玉碗胎體薄厚均勻,掏膛規整,拋光細膩,可見工藝精湛。包漿呈凝油脂光澤,玉碗材質名貴,宮廷氣息濃鬱。

清代初期許多玉器都是改制前朝玉器而來,玉料的產量有限,直至清中期,清軍西征平定準噶爾後,控制了和闐、莎車等盛產玉石之地才有大量的玉料供應。在清代宮廷中除帝王外,他人要使用玉器的規定比較瓷器、漆木器以至金銀器的使用更為嚴格嚴謹。以乾隆年間所定“鋪宮”中規定的日常用品而言,僅皇太后、皇后各可用“玉盞金台”一副,而其它等級的人皆不配用玉器。玉碗為皇家御用器,不僅數量少且有較高的等級限定。白素無紋飾的玉碗雖無華麗的裝飾,但在拍賣市場中卻屢屢可見高價,如2018年香港蘇富比一對乾隆年間的素碗,以港幣250萬成交,再回顧2017年香港佳士得與邦翰斯上拍的白玉素碗,也獲得不斐佳績。


Lot 2356

元代玉臥羊

规格:L:6.4 cm                                        

起拍价格:250,000 新台币

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美好的寓意。它為吉祥、美好、善良的象徵,中國古代“羊”、“祥”通假。《說文》有記:「羊,祥也」,西漢大儒董仲舒有雲:“羊,祥也,故吉禮用之。”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極為重要的象徵之一。古器物銘文中「吉祥」多作「吉羊」;羊也是講禮儀、遵道德的化身,《詩·小雅·無羊》曰:「羔羊,鵲巢之國也,召南之政,在位皆儉節正直,德如羔羊也」。在中國古代文物中,有很多以羊為題材的玉雕。

本件玉臥羊以整塊上好玉料圓雕而成,質地溫潤綿密,羊回首,雙目凝眸,溫順可人。雙角卷於頭部兩側,耳上陰刻細毛,臀部肥潤。四肢跪臥,嫺靜舒泰。整體造型優雅可親,極為精緻。元代時以羊為主題的雕刻較少,本件作品透過雕刻工藝呈現的深刀重刀,將主體立體感完美呈現,頭、頸、軀幹、四肢刻痕粗深,時代風格鮮明。


Lot 2351

遼代瑪瑙臥熊

规格:L:5.3 cm                                    

起拍价格:200,000 新台币

出版:吉光片羽-文明密碼,2015年9月,頁160。





Lot 2383

戰國獸面紋劍珌

规格:3.7 x5.6 cm                                    

起拍价格:200,000 新台币

古玉上刻有銘文最早應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期的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當時玉器上可見似字非字的符號,這或許便是玉器上最早的銘文。之後商代玉器銘文較為多見,始于武丁,終於殷末,字體與甲骨文和金文相似。例如:著名的“作冊吾玉戈”,“玉版甲子表”等等。周代玉器銘文已不局限於署名和落款,內容向更擴展的記事方向發展。本次拍場中的兩件戰國玉雕上皆可見銘文,Lot2382《戰國穀紋玉勒》與Lot2383《戰國獸面紋劍珌》十分難得珍貴,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

Lot2382《戰國穀紋玉勒》,玉勒通體受沁呈白色,器形規整,中間鑽有一通天孔,玉勒一端飾有一圈凸棱,器表滿飾浮雕穀紋。一端頂部琢刻有銘文。

Lot2383《戰國獸面紋劍珌》呈梯形,兩側較薄,中部較厚。一端窄一端寬,兩腰微微內收,帶點弧形。器表一面帶有灰白色土沁,另一面可見原本玉色的白潤清透,局部受沁呈黑褐色。一端中心有兩圓形凹槽及兩象鼻孔,用於穿系,邊緣刻有銘文。另一端則是以陰線雕出簡化獸面紋,獸面紋中間及兩側琢刻菱形,菱形內又細刻網紋,細膩繁複。正反面紋飾相同,飾隱起變形獸面紋,線條精准規矩,方折勾連,自然流暢。

兩件作品的時代特徵鮮明,製作精細,更是身分地位的代表。劍珌流行於戰國秦漢時期,是王公貴族佩劍上的重要裝飾,也是當時社會身分的象徵。《詩經·小雅·瞻彼洛矣》雲:「君子至止,鞆琫有珌。」《說文解字》曰:「珌,佩刀下飾。天子以玉。」意指安在劍鞘尾端的玉製品。勒子最早出現于文化期,源自生產勞動中為便於提拉重物,用獸皮包裹繩子並在兩端用繩系緊,故具提握功用。然以玉為材所制的玉勒則是可單獨掛在胸前或者腰間的飾品,配戴者皆為王公貴族,在當時是相當重要的配飾。


Lot 2382

戰國穀紋玉勒

规格:H:4.7 cm

起拍价格:250,000 新台币


Lot 2326

明代玉雕三羊開泰

规格:W:6 cm                      

起拍价格:150,000 新台币                                

本件三羊開泰擺件以整塊白玉圓雕而成,玉料上乘,質地綿密,油潤可人。白玉鏤雕大小三羊,母羊跪臥中央,轉頭回望,嘴銜靈芝,旁依附有兩隻小羊,跪坐貼靠母羊,一大兩小,神態溫順。全器雕刻作工細膩,羊首的雙角、溫馴柔美的五官皆以細密精工而作,羊身簡略概括,將其形把握得恰到好處,自然天成,疏密相間。材質選取上等和田白玉,極為珍貴。「三陽開泰」語出自《易經》,《易經》:「正月為泰卦,三陽生於下」。「三陽」意為春天開始。據《易經》:陽爻稱九,位在第一稱初九,第二稱九二,第三稱九三,合三者為三陽。正月正是三陽生泰卦,此時既是立春,又逢新年。冬去春來,陰陽消長,萬物復蘇,故「三陽開泰」便成為歲首人們用來互相祝福的吉祥之語。後人因「陽」、「羊」同音,用三羊代表三陽,取其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相。整器寓意三陽開泰,萬物更新。